巴菲特——復利的奇跡

復利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

這句話是不是愛因斯坦說的我不確定,但是復利的力量不應被我們忽視。

復利的代理人——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從1957年成立合伙制私募公司,開始為親朋好友管理資產,并每年公布一封信,初始資金約10萬美元

1957-1964年之間,巴菲特的收益率我們可以從公開信息獲取。

數據來源:巴菲特致股東的信2019

1957年至2018年到62年間,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19.91%。

這62年間,只有2001年和2008年出現過虧損,其余年份均盈利。

19.91%的年化收益率并不是最高的,單一年度收益巴菲特真不一定是全球第一(量子基金創始人索羅斯的年均收益率,也不低于巴菲特)。

真正讓巴菲特傲視群雄的,其實是復利。

要讓復利釋放力量,最重要的是保證不要虧損、給予足夠的時間成長。(最重要的是本金的安全,不要追求高收益去承擔高風險)

再來看看巴菲特資產增值情況

巴菲特52歲之前,資產總值并不高只要376萬美元,52之后財富就像滾雪球一樣飛速增長。

巴菲特99%的財富都是在52歲之后獲得的!

可能大家會說,巴菲特太特殊了沒有借鑒意義。

我們再來看看世界著名的諾獎

1900年6月29日,諾貝爾基金會在瑞典正式成立。啟動資金只有諾貝爾捐獻的3185瑞典克朗(大致980萬美元)。

基金會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確規定這筆資金被限制只能投資在銀行存款與公債上,不允許用于有風險的投資。

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諾貝爾獎面臨嚴重縮水,甚至1923年降至11.49萬瑞典克朗

原定的獎金數額顯得越來越可憐,眼看著諾貝爾基金走向破產。

1953年,由于諾貝爾基金會運營的不順利,瑞典政府開始允許基金會獨立進行投資,可以將資金投放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

?1950至1970年這20年二戰結束后經濟高速發展,諾貝爾基金取得的了不錯的收益。

從2001年開始,諾獎金額已經上漲到1000萬克朗,并一直維持到2011年,截止2011年,諾貝爾基金會總資產高達28.6億克朗,已經是設立之初的92倍了。

諾貝爾基金會長線投資的歷史,追求復利收益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的各種天災人禍和戰爭。可是一路走來,長線仍有可觀復利收益。

估算可知,從1953年到現在,諾貝爾基金的年平均復利速度超過20%。

由此,可見復利的力量與重要性了。

但是為什么好像我們從來沒有切身感受到復利的力量?

絕大多數人打過雞血三天,發現工資沒變,小區門口的羊肉串更貴了,銀行賬戶依然大子幾個,覺得就那一點錢沒必要折騰啦。

然后就心安理得的回到了原來的狀態,任他窗外斗轉星移。

那我們從沒有親身感受過的復利效果真實的存在嗎?

復利是真實存在的,但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1)剛開始進步總是很微小,小到你看不到甚至感覺不到 ?

復利像滾雪球,最開始時雪球很小,但是雪球會越滾越大,甚至大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巴菲特絕大部分資產都是在后期獲得的)

2)需要足夠的時間

春天播種,細心呵護耐心等待,秋天才是收獲的季節。

種子不在于多少,關鍵在于要給種子足夠的時間成長,哪怕只有一顆種子悉心照料耐心等待也一定倉滿可期。

3)不要虧損,要穩定即使收益看起來不高

牛市人人都是股神,巴菲特最特殊的地方,并不是收益多么高,而是他驚人的耐力和穩定性。

62年投資生涯中幾乎沒有虧損,(只有少的可憐的2次虧損)。如果股神一樣盈虧一半一半那么巴菲特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了。

我們可能沒有那么高超的投資藝術但是我們也沒必要把自己的要求定每年20%,哪怕低一些時間久一些,耐心等待種子結出果實。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最好的財富管理時間都是當下。

Ps:任何一個資產管理高手生活都很節儉,儲蓄對他們非常重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