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蔣介石電召密友、盟兄弟上廬山,張靜江、戴季陶、杜月笙、張嘯林等陸續來到九江,登上廬山,晉見蔣介石。蔣介石憤憤不已:“在宴會場中幾百人的中間,把我一個國民革命軍的領袖,又是中國國民黨里面的一個領袖,來給他一個外國顧問蘇俄代表當奴隸一樣教訓,這是怎么一回事?我校長教學生還沒教得這樣子嚴重。他不止是欺負我個人,不止是壓迫我一個人,完全是欺負我們中國國民黨,欺負我們中國人,我哪里可以放過他!中正與鮑羅廷不能相容,必欲去鮑羅廷顧問,使政府與黨部能運用自由也。鮑羅廷之橫暴如不速去,則不能革命。季山嘉傷我自尊,滾了回去,鮑羅廷不知前車之鑒,還要傷我自尊,必是同樣的下場,甚至更慘!傷我自尊,無異太歲頭上動土!為捍衛人格與國格,中正不惜為此去死!”
? ? ? 戴季陶怯怯地規勸:“忍耐,不要去鮑,眾意類此。”
? ? ? 蔣介石:“書生辦事,誠然敗壞不可也。”
? ? ? 張靜江:“惟能立于革命地位,則外間之揣測懷疑可以不顧也。”
? ? ? 他們連日密商,確立了一個行動綱領,其要點是:一、“必須離俄清黨”,放棄“聯俄容共政策”,并要適時地向國民黨明示這種政策;二、在外交上首先謀求同日本、英國的“諒解”,特別是“不應該放棄日本這條路”,還要注意輕重緩急的處置;三、力爭早日克服京、滬,聯絡紳商,謀求底定東南;四、采取步驟聯絡北方馮玉祥、閻錫山,形成中心力量,“以減少偽裝而早致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