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威海兩周,孩子很喜歡這個地方,酒店就在大海的東側,可以一整天都呆在海邊,哪怕曬成個黑猴子也不心疼。
這一天傍晚,我們剛剛在樓下看過了海邊的夕陽,依依跟爸爸說,我和媽媽還想去看海上的日出。
威海地處膠東半島的最東端,日出較早,大概跟北京有多于半個小時的時差,在手機上查到日出是在四點五十。
于是我們臨時起意就趕緊定了鬧鐘,早早睡下。因為要繞過山頭去另一端才能看到日出,第二天早晨四點多我們就出發了,找了個離酒店不太遠的路口看到已經有一家三口在等待日出,女孩子有些沒有睡夠,哭鬧著說誰想看呢?
早晨的海邊還是有些清冷,爸爸走過來用他的大衣服裹住女孩抱著她,說很快就能看到了。
這時遠處的天空慢慢的有了顏色,連帶著旁邊黑壓壓的群山和村莊也有了晨光下的剪影,在這寂靜的清晨有了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天空中有幾片流云也來湊個熱鬧。
這時的日光淡淡的,柔柔的,像剛剛打開的雞蛋,處于混沌之中,不經意得被潑灑在天空的一角。
依依和爸爸都拿出手機從不同的角度錄像拍照,海水輕輕地溫柔地拍打著岸邊的巖石,一只飛鳥從眼前的海面經過,倏忽飛向了遠方。
我們屏住呼吸,等待著,朝霞的主角,光源的來處——太陽從山凹處悠悠地爬上來,就像一個羞羞的姑娘,慢慢地露出鵝黃的小半圓,透亮的半圓,帶著光芒的大半圓,然后才是光芒四射的整個面龐在山頭上騰空而起,內核的光太強烈,不免刺痛了人的眼睛。
這次的日出看得并不是太過癮,因為前面有個山頭擋住了視線,總感覺有些被動。
然后在網上查了可以在貓頭山看日出。于是驅車前去打探,汽車沿著海邊的山路,繞過幾個彎,上山,下坡,經過一片安詳的鎮子中心,然后再接著上山,轉彎,來到了目的地——貓頭山。
這里風景很好,有一隊人馬為了迎接日出,特意在那里安營扎寨。
此時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今天真是個好天氣,藍天中飄灑著四散的白云,一絲一縷的,海天一色,看不到盡頭,也看不到邊界,水面波光粼粼,零散地漂著幾個小漁船。海邊怪石林立,很多地方有一線天的感覺,坐在巖石上不敢低頭往下看,石頭跟石頭中間有窄窄的縫隙。
回到酒店剛好七點,直接洗手去吃早飯,遇到爸爸的同事,跟他們說剛去看了日出,他們也很感興趣,都過來問怎么樣?對于這種無法言說的美,還是邀請他們明天一起去欣賞。
我們說,已經打探好了路,打算帶兩個同事第二天早晨再去看日出,結果不巧下雨。他們說其實已經失望過很多回了,看日出的難度跟發現一顆新粒子差不多。
還有一天早晨打算帶著家人一塊兒去看日出,定了四點多的鬧鐘,結果又下了雨,姐姐打來電話說下雨看不到不想去了。
依依還是堅持要去,去了之后天陰,緊接著下雨,撐著傘張望半天,黑的灰的云層很厚,確實看不到日出,連帶著海水也呈灰色。
看來,等待日出,還真是要看緣分的呢。
或許,看不看得到日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在一起經歷這些青山綠水旁海天一色無纖塵的景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