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開始,你的家里開始聚集了情緒的煙霧?曾經對你奉命唯謹,言聽計從的孩子不再聽話,處處與你爭辯,頂嘴。
讓你又氣又傷心,氣的是他小小年紀就不聽話,不斷地挑戰你的權威;傷心的是從前一刻都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小可愛現在竟然和自己作對。
事實上,沒有哪個孩子愿意故意頂嘴去惹怒父母,讓父母傷心。實施頂嘴的反抗行為也是他們出于無奈。當孩子老是和自己頂嘴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反思一下:孩子為什么會“頂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孩子頂嘴大多和父母有關
不尊重孩子的需求
這是很多父母容易犯的錯誤。當父母想讓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就會給他發布命令,和控制。一旦孩子不遵循自己的要求,父母就會利用自己的權威給孩子發出威脅,迫使他屈服,而從頭到尾都沒考慮過孩子的真實想法。如:
“我不允許你在客廳里開你的玩具卡車,現在把卡車收起來。”
“不,我就想玩”
“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的卡車送給別的小朋友,還有以后都不給你買小玩具”
“你是個壞人。好吧,你贏了。我不玩了。”
父母直接命令和威脅實質是一種對抗——父母贏,孩子輸。它有時是最快處理沖突的解決方法。但是體現的是,父母是不體諒別人的,不尊重孩子的需求。這種方法使孩子感到挫敗,會通常遷怒與造成失敗的另一個人。
責備孩子的過失
曾經問過孩子一個問題:什么情況下會給爸爸媽媽頂嘴?孩子的回答出奇的一致:當爸爸媽媽過分責備我時,我才會頂嘴。
假設媽媽正在廚房忙著刷碗,叫孩子幫忙把刷好的碗放進櫥柜里。可是孩子可能手滑,一不小心把碗摔破了。
媽媽可能對著孩子大發雷霆,“你怎么做事的,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對孩子過分的責備會引起反責備。“我也見過你做過同樣的事情,你之前還不是試過把杯子打破了。”
父母過分責備可能會比其他任何信息使孩子感到自己缺乏能力,自卑和愚蠢。事實上,孩子和成人一樣,討厭別人的責備。他們甚至會為了保護自我形象,而向父母擺出防御的姿勢,常常感到憤怒,并且對責備自己的父母產生怨恨。
過分要求孩子
家長們大多喜歡比較。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當參加家長會,孩子成績不如別人時,你就覺得孩子不夠爭氣;當和同事,鄰居談論孩子,感到孩子比別人差時,你就覺得孩子不能為你爭臉。你會感覺很尷尬和難受,往往簡單粗暴地把責任推給孩子,靠責備和抱怨,讓自己舒服,達到內心的平衡。
殊不知,原本想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不足,奮發圖強,可卻事與愿違。孩子沒有通過理智地審視自己而改變,反而將火力對準父母的不公平,而為自己尋找借口。“別人家的孩子聽話關我什么事,我就是要胡鬧”“我成績那么差,還不是因為你自己無能,不會管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孩子會頂嘴也許是好事
孩子頂嘴,挑戰自己的權威,讓無數父母煩惱。但是“頂嘴”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嗎?在我看來,孩子頂嘴也許是好事,相反,最怕的是孩子反感父母,但是卻表面逢迎和取悅,而內心實際埋藏著對父母憤怒和怨恨。
孩子會頂嘴也說明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在與父母的爭辯中,他知道怎么去維護自己的形象,實現自己的目的。同時也能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通過爭辯而掌握一定的邏輯技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孩子頂嘴時,試著這樣做
當父母試著用豁達和理解的心態去處理孩子頂嘴這件時的時候,家庭中就會多不少講道理的人情味。父母可以試著這樣做。
傳達“我-信息”
當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發生沖突的時候,孩子做出反抗是很正常的。而孩子頂嘴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當發生沖突時,父母給孩子傳達了眾多的“你-信息”。如
“不要再看電視了,你快去做作業”
“你必須聽我的,現在就把玩具收起來”
“都那么夜了,你為什么就老是不肯睡覺”
這些回應其實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不斷向孩子發出“你-信息”,父母只是從自己的感受和角度出發,脅迫孩子屈服自己的命令。
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提出,當父母和孩子產生沖突時,雙贏的解決方法是,盡可能地向孩子傳達“我-信息”。把事情,感受和孩子行為產生的影響結合起來,傳輸給孩子。如想讓阻止孩子看電視,讓他做作業:
“孩子,當到這個時間點,你還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就會感到很憂心。因為你的作業還沒有寫,而明天你還得早起上學。我真害怕你交不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擔心你睡眠不足,而患上感冒。”
毫無疑問,”我-信息”技巧,讓父母擁有了一種可以展示他們真情實感的工具。"我-信息”是坦誠的,讓孩子知道了父母的第一情緒和自己行為對父母的影響。孩子會真切地反思自己的行為。當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妨礙了父母享受生活的雷區或者滿足他的需求的權力的時候,大多數孩子會從而由衷地做出改變。
積極傾聽
孩子犯了錯誤,應該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而不是粗暴地批評和責備,阻斷孩子宣泄情緒的出口。而如果父母能利用積極傾聽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求證孩子說話的含義和情感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自己提出解決方案。
如孩子幫你拿碗放進櫥柜,卻把碗摔爛了。
孩子:“媽媽,對不起!“
媽媽:“你在為摔破碗,而感覺到很內疚。”(求證孩子說話的情感)
孩子:“是的,媽媽。我剛剛手滑,不小心就把碗摔爛了。”
媽媽:“你想向媽媽解釋,你不是故意摔爛碗的。”(求證孩子說話的含義)
孩子:“是的,我下次一定很小心的。會把手擦干再拿碗,不會再把碗給摔了。”(孩子意識到問題,并且提出了解決方案)
積極傾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重視和尊重。讓孩子主動解釋,主動提出避免犯錯的解決方法,比父母粗暴的打壓和怒吼要有用得多。
尊重孩子,給孩子空間
孩子做事不夠好,老是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如果一味地打壓和比較,實質上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讓孩子陷入兩種困境:一是自卑,二是嫉妒。“我的父母嫌我不如別人,我就是這樣子的人,我已經無法改變了!“這兩種情緒一旦形成,立刻相互轉化,從而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家長應該尊重自己的孩子,給他屬于自己的空間。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的性格,天賦都會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學習能力很強,面對難題一點就透,而有的孩子可能花上一天,都不知對問題如何下手;有的孩子可能善于創新,喜歡小發明,而成績不忍直視。
作為家長,只有自己善于挖掘孩子自有的天賦和優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發展。而如果一味地盲目要求孩子,拿孩子和別人對比,則孩子的叛逆則會顯露無遺。
我們不鼓勵孩子無禮地頂嘴,但是我們的目的也從來不是打擊孩子,讓孩子委屈地度過童年,而是堅定的跟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們在成長的路上走的更穩。??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