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效的外語學習的前提,淺談一些個人認識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不少朋友會感到困惑不解,“什么?學外語還有什么前提,想學就學唄,什么前提不前提的,搞的這么神秘”。其實,這些朋友說的很對,學外語本來就是想學就學,根本不需要什么前提,但是,考慮到當前有如此的同學正在為外語學習而頭痛,也看到相當多朋友在外語學習上收獲不大,學無所成,這些,多少都讓人心疼,也令人遺憾,想到這里,還是想多說點題外話,供大家參考。
所謂的前提,其實也就是一些學習心態和學習習慣,這些心態和習慣表面上看,似乎和外語學習無關,但內在里,它卻是和學習的有效性和學習成果密切相關的,那么,有效的外語學習到底需要哪些學習心態和習慣呢?
第一,投入的心態。我們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不會掉餡餅,任何有用的知識技能,大都是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外語學習也是如此,沒有一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想真正地掌握一門外語,其實是很難的,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些,那么,我們對待外語學習也就會更加重視和認真,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一來,我們學成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第二,堅持的心態。我們知道外語學習需要時間,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如同一項越野長跑,即使你賽段領先,若你不能跑完全程,你依然無法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說,堅持就是時間上的堅持。但是,外語學習還需要另一種堅持,那就是量的堅持,換句話說,就是要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我們知道,每個人的精力和體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我們如果能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則最為有效。
在生活中,我們大都有這樣體會,如果一次吃太多,則可能會吃傷,一次喝太多,也可能會喝傷。同理,如果我們不顧自身狀況,在外語學習中,一味地求急,求快,求多,我們就可能會學傷,學傷的具體表現,也許是放棄,也許是淺嘗輒止,也許是我們會產生一時性的厭學心理,有時候,所謂的厭學,其實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我們的大腦一時實在無法處理太多信息,只好拒絕了。如果我們能意識帶這些,我們在對待外語學習,在堅持不懈的同時,能做到不急,不貪,量力而行,則最為可行并能持久。
第三,優先學習的習慣。大家都知道,在一天的24小時里,我們的精力其實是不同的,有些人是百靈鳥型,在早晨時精力旺盛,有些人是貓頭鷹型,夜晚時精力充沛。另外,在實際的生活工作中,除了外語學習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事需要處理,這樣,我們總是面臨時間使用和精力分配的問題。但是,若是我們真心想盡快掌握外語,如果我們能養成一種在一天精力最充沛時學習外語的習慣,同時,也堅持不斷訓練自己持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堅持這樣做,那么,我們外語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速度也會自然加快。
以上所談的心態和習慣,其實也是一種做事方法,很多時候,生活和學習其實是即無奈又有趣,欲速時則不達,而放慢反而會加快,可以說造化弄人。但是,無論如何,投入,堅持,不急,不貪多,重要事優先,相信這些做法,多少會給大家一些幫助,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