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開始拿到第二次作業的題目的時候,我有點懵,到底是要我們做什么呀?看了許久,才有了開始行動的大概框架了。
就像很多同學們都提到過,聽了老師講了這么多課,特別是這么多的內容之后,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要怎么寫了,也越來越不敢下手去寫了。當然,我也是這樣。但同時我也知道,如果一直停滯不前,聽太多課也是毫無用處的。我們接受了這么多的灌輸,接下來就應該有所輸出了。
開始時候的疑問就是:找出10篇文章,分析他們的邏輯,然后自己來寫一篇有關文章邏輯的感悟。這還不簡單嗎?叨叨老師不是講過了嗎?我們直接按照老師講的內容,寫出來不久是的嗎?
錯。老師講的是給我們的輸入。作業讓我們分析,其實就是讓我們有所輸出。
我選擇的是老師的簡書的10篇文章,每一篇都做了分析,所以才有了后面這么多的截圖(可忽略)。
有關邏輯的感悟
1 ?邏輯必備的前提
文章的邏輯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首先得有一個主題,一篇文章,只有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你才能圍著他轉,進而去展開這篇文章。如果沒有主題,漫無目的的寫,讀者根本不知所云。
2 ?邏輯清晰的重要性
有了主題后,就是需要邏輯清晰了。邏輯就像是一根線索,讀者就像是偵探。偵探根據清晰的線索,一步一步往里面深究。如果線索斷了,或者是亂了,偵探就破不了案了。對于文章,如果邏輯不清晰、凌亂,讀者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是無法知道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每部分之間有什么關聯。即使你單獨的一個觀點是多么好,那么讀者會覺得:這個觀點雖好,但是這與你的主題有什么關系呢?這樣說來,這并不算是一篇好文章。
3 ?怎么安排全文的邏輯?
干貨文的話,一定要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面對提出的問題,給出解決問題方法的時候,可以順便先分析一下問題。也可以在首先分析問題之后,在給出解決方案。在分解了這么些文章之后,覺得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4 ?邏輯這條線,怎么發散開來?
知道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邏輯線索,那么怎么講一篇文章寫得飽滿呢?讓文章有些有肉的辦法就是講故事。提出問題,可以是從一個或者幾個故事來開始的。分析問題,圍繞這些故事,具體去剖析你想要表達的觀點。解決問題,可以是結論,也可以是tips。
以上這些就是分析10篇文章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