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那天晚上,回去翻了翻自己的日記,發現去年這個時候,還有那么一個男孩子在深深喜歡著我,可是我卻把他深深傷害了。當我意識到可能再不會有人像他那樣很很很喜歡我了,我突然變得有點懷念他還在的那些日子。
在很久以前,我就發現自己是那么的“犯賤”的了,只不過我一直以為我只是對建立親密關系特別的害怕,我只是害怕失去而已。直到有一天,白雪給我發了張圖片,才發現我這種叫“性單戀”,是一種候群癥。這個世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像我一樣,不能去愛的人。
輸入“性單戀”,百度百科的解釋是:
性單戀(lithromantic),指 “對某人產生愛戀,卻不希望獲得情感回應的人(這類人的戀愛情節可能會因對方的情感回應而消失)。”
因此,他們有的可以接受戀愛關系,有的則不能。
說到底,在其他人眼里,就是一個字“渣”,“這人人品有問題”,客氣一點的,“這個人有病”。是啊,連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這種行為。
點進“知乎”的話題,一個個自己診斷自己為“性單戀”的同伴們在訴說那些過去的血淚史,看得我心痛到無法呼吸。
“我實在很難想象我會和什么樣的男生在一起,我理想的愛情是我吸引他、我取悅、他、我試探他,而他,隨便愛我一下就好了。”
“對不起 ,生人為人,我很抱歉。以后我會一個人住,自由浪蕩、開心就好。”
“因為我覺得太陰暗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一度覺得自己是渣女,不愿相信自己人品有問題。”
“一度也覺得自己很渣。”
“有的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己很惡毒,并不能給他全心全意的愛啊,而我無能為力。”
“最開始的時候,你對于對方是新鮮而未知的,性單戀患者會想盡辦法去攻克你的心理防線讓你喜歡上他,同時在把你完全了解透徹,讓你喜歡上他之后失去興趣。很難以理解是吧?”
“我喜歡你,也希望你喜歡我,你不喜歡的話,我就會郁郁寡歡。但是我一旦察覺你喜歡上我了,瞬間立刻馬上就不喜歡你了,并且會對你的示好感到抵觸和惡心。我一直處于這種狀態中,無法接受對方的回應。”
......
無數的回答,都是一段段聽起來很矯情的經歷,可是里面的字字是血,沒有這樣經歷的人怎么會懂呢?一直很喜歡很喜歡一個人,當那個人終于喜歡上了自己的時候,自己卻無法控制的、竭嘶底里的想要回避與逃離,有時候甚至伴隨著莫名其妙的惡心感,來傷害曾經那個人,說到底,也是在傷害自己啊。特別是在連自己都覺得自己有問題,都覺得自己很渣的時候,還要承受自我的聲討,那是一個多么痛苦的過程啊。
很多很多的文章都把“性單戀”當作一種獨立存在的性取向,其中可以是異性戀也可以是同性戀。癥狀就是,不能再喜歡喜歡上自己的人,假性自卑,微受虐傾向,缺乏安全感。
但是我更傾向認同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障礙,像大多數認為它屬于心理疾病的文章中提到的一樣,和依戀關系有關。而這種依戀關系,又和童年時期和母親或者撫養者的關系密切相關。簡單來說,小時候沒有得到母親或者撫養者更多的愛,長大了就會缺乏安全感,然后回避親密關系,就很有可能形成這種狀況。
個人覺得這種說法很有道理,我一直和我媽的關系不太好,以致于現在通過依戀關系量表測量出來的正是高焦慮、高回避型依戀關系。其實拋開這個量表來說,我也是一直都是比較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的那種患得患失的人。而現在的我,好像可以把自己歸入這個群體,找到歸屬了。
知乎上有很直白的說法,缺愛!犯賤!沒得治!注孤生!
又有很多性單戀者表示,不婚!單身!不再出來禍害人間了,把自己關起來!
好像對于自己這種很犯賤很惡心的行為,像是宣布準備后事一樣,無比的絕望,“我能怎么辦啊,我也很絕望啊”。
拋開這些來說,網上還是給出了一些建議的。如:
1.接納自己原來的樣子,跳出“不應該被愛”的怪圈,恩,那是個怪圈
2.享受當前的生活狀態,愛不僅僅只能從戀愛中獲得
3.繼續做你自己......就可以了
全都是廢話,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只要相信這個世界不只你一人,還有很多很多和你一樣的人在經歷著同樣的折磨,你就不會很難過。
最后,當我那天晚上突然發現那個事實的時候,我就只剩下一句,“對不起”。當我以為我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人處世時,我也在傷害著身邊的人。
仙人掌上的刺從來不是保護了自己,往往是刺傷了那些靠近它的人。
愿你褪下那身高高聳立的刺,愛自己,也讓自己去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