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 到? 銀? 杏? 葉? 黃? 時
馬? 潤? 濤
? ? ? 最早得到銀杏葉黃了的消息,是妻子告訴我的。那天早晨她從外面回來,進門頭句話就說:“銀杏葉黃了,找個時間咱們也到龍莊銀杏園看看吧。”這些年因為我輕易不出小區大門,妻子每次從外面回來都會告訴我一些她在外面的見聞。
? ? ? 我最先知道銀杏這種樹木已是許多年前的事了。有一次讀郭沫若先生早期的作品《銀杏》,才知道自然界里還有這樣的樹。銀杏樹也叫公孫樹和白果樹。前者是說它生長慢,老子栽樹要到孫子輩才能吃到結的果子。后者是因它結的果子呈白色,所以人們又叫它白果樹。銀杏樹生長緩慢,但其壽命卻長,因而又被植物學家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和老古董。
? ? ? 銀杏在早年要算得上是一種稀有樹種,人們平時很難看得到。長大之后我才知道,那時候銀杏樹只有古寺和古廟院落里才有,并且只要有這種樹,那也一定是有年份的古銀杏樹。
? ? ? 我最早見到銀杏樹是在我們鄉的龍泉寺。1973年10月,高考結束后,因我自動放棄了滕縣師范的學習而被公社領導安排到多種經營辦公室工作。有一天,同事知道我沒去過龍泉寺,便主動當向導,約我一起去游九龍山和龍泉寺。也就是那次,讓我見到了龍泉寺留守山僧眼爽和長在寺院里的那棵高大的銀杏樹。同事告訴我,說這棵銀杏樹已有一二百年的樹齡,在日本鬼子侵占中國時曾被鬼子放火燒過,至今樹身上還留有一個疤痕。
? ? ? 想不到幾十年后我也曾栽過銀杏樹。我家搬到魯東小區那年,朋友送我兩棵銀杏樹苗,被我栽在了樓后面的空地上。為什么要栽兩棵呢?地方不大栽一棵不是正好嗎?朋友告訴我,說這種樹必須栽兩棵,否則是不會結果的。但遺憾的是,第二年這兩棵銀杏樹只活下來一棵,另一棵被“腰折”了。為此我私下里想,這活下來的銀杏樹恐怕也結不了果了。幾年后我家又搬到了一個新小區,把房子轉讓給了妻子的三妹。又過了兩年,那年秋天,三妹打來電話,讓她姐去打銀杏,說去晚了銀杏就熟落了。其實我早已忘了那棵銀杏樹。此事讓我驚奇,不是還剩一棵嘛,它怎么還結果啦?那天下午妻子去了,帶回一塑料袋子活鮮的白果。此刻我已不是驚奇,而是驚喜了。
? ? ? 鮮銀杏果打下來后要先脫去外面的一層鮮果皮。有人告訴妻子一個脫皮方法,說剛打下來的銀杏要放幾天,先讓它的外皮腐爛,然后再用清水淘洗,最后呈現出來的才是名副其實的白果。白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藥用。食用可以放在稀飯里煮,但不能多吃,說它有一定的毒性,吃多了會中毒。作為藥用,說是能潤肺止咳。不過,銀杏葉也能代茶飲,有商家已把它制成銀杏葉茶,說喝它能活血化瘀。同時我還知道,有醫藥專家已研制出銀杏葉提取物,有針劑,也有片劑,其作用是凈化血管。
? ? ? 這兩年三妹和丈夫常年在南方打工,這樣每年秋天銀杏熟了,都是由妻子去采摘。聽妻子說,這幾年銀杏樹長得很快,靠近南墻的一面樹枝已伸到二樓的陽臺,靠北面的樹枝已伸展到儲藏室的房頂。當然,結的銀杏也一年比一年多。近幾年收獲的銀杏除了留些自用外 ,剩下的全都讓我妻子送了人。前幾年,銀杏樹已被作為景觀樹引種到城區,現在有的街道和城區道路兩旁也栽上了銀杏樹。樹多了,收的銀杏也多了,銀杏也就不稀罕了。前些年城里的大酒店還收購鮮銀杏仁,今年妻子想把收的銀杏除留一部分自用和送人外,就想把剩下的全賣掉。可她跑了幾個酒店都沒人要。沒辦法妻子只好把銀杏放到了她娘家侄女開的超市里,并囑咐她賣了錢都歸她。
? ? ? 這幾年我們小區也栽了些銀杏樹,但除了作為盆景長得比較矮小外,栽到花園里的也都沒長起來,不光矮小,還很瘦弱。什么原因?就是小區花園里栽的花木過于密集,銀杏樹在里面成了弱勢群體。然而,即使這樣,小區里的人每當銀杏葉黃時,仍圍著銀杏樹看。有一件事給我印象最深,而且有一個場景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那年初冬時節,有天下午我在小區里溜達,碰到一位鄰居領著小外孫女在花園里尋找銀杏樹。我問她找它干嘛 ?她告訴我,說她外孫女的老師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學著制作樹葉粘貼畫。說著她把手中的幾片楓葉揚給我看。接著她又告訴我,她的小外孫女嫌一種楓葉太單,不如再加上銀杏葉好看,說銀杏葉像黃色的蝴蝶,比其他任何樹葉都好看。我聽明白了她話里的意思,遂即把她們祖孫倆領到了六號樓后,指著花園中一棵銀杏樹,說那不就是銀杏樹嗎?鄰居笑了,她的小外孫女也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可讓我沒想到的是,兩年不到,我的這位還不到六十歲的鄰居就因病離世了。從此,我也再看不到她領小外孫女在小區里玩耍的身影了。
? ? ? ? 這兩年搞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游逐漸熱了起來。幾年前有的村子栽的銀杏樹已長成風景,每當銀杏樹葉黃時,常招徠許多游人前來觀賞。這不,幾天前女兒女婿趁星期天就領著孩子游了龍莊的銀杏園,小外孫女還在網上發給她姥姥一組銀杏園的照片。看照片他們似乎去得不是時候,園里的銀杏除了結果的葉子已經變黃,那些沒結果的(公銀杏)銀杏樹的葉子還綠著。
? ? ?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些寫霜葉寫紅葉的古詩,卻發現寫銀杏的詩很少。可我還是看到了一首寫銀杏的古詩,就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寫給詩友梅堯臣的《梅圣俞寄銀杏》:“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問予得之誰,詩老遠且貧。霜野摘林實,京師寄時新。封包雖甚微,釆掇皆躬親。物賤以人貴,人賢棄而淪。開緘重嗟惜,詩以抱殷勤。”該詩說的是,詩人梅堯臣寄給歐陽修百枚銀杏葉,歐感激詩友的贈予,欣然命筆,以詩相贈。詩人借用了一個典故,抒發了“千里送鵝毛,禮輕情誼重”的誠摯情懷,并告訴世人,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呀!
? ? ? 這幾年因遠行不方便,我已很少出門春游和秋游了。不過有一個地方我倒是常去,就是我們小區前面的和諧園。除了有時去看棗煙的老人們打門球,閑暇時也去看園中的花草和樹木。園中門球場西面有一片花木,其中就有幾棵銀杏樹,且都長得枝繁葉茂,幾年前就結了銀杏。那天早晨散步,我再次來到和諧園,讓我沒想到的是,銀杏葉全變黃了,并且有的葉子已經開始凋落。我隨手從地上撿了一枚銀杏葉子,迎著朝陽,米黃色的葉子上面像鍍了一層金。好美呀!郭老曾把它比喻成蝴蝶,而古人卻把它比作鴨腳。好豐富的想象力啊!此時我再展看手里的那枚銀杏葉時,遂讓我想起了“一葉知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