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別人好,我們要祝福并隨喜,見到別人不好,我們應該有一顆憐憫的心,付出自己真心的關懷和幫助。學會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除了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也是幸福的根本。大多數人的本性是不喜歡他人過得比自己好的,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那些少數人。
國慶假期自己過得很平庸,有一陣子因為看到朋友圈內朋友們各種瀟灑旅游的照片,內心也是有波動的。很羨慕很嫉妒。羨慕他人可以過得如此瀟灑,嫉妒他人擁有豐盛的生活體驗,恨自己沒有具備這種能力和環境。
被朋友圈各種幸福的環游世界照片沖昏頭腦的時候,我也是終于冷靜了下來。自我安慰了很久,于是擁有了一些阿Q精神:首先,朋友們愿意把這些照片嗮給我們看,就是我們的一種福分。其次,說明我的朋友們層次都很高,至少都是中產以上的生活,畢竟人以群分(+哭笑不得表情)。而我能被他們視為好朋友,也說明自己被他們關愛和包容,否則人一般都喜歡跟比自己厲害的人在一起的。而我偏偏死皮賴臉地跟在他們后面,做拖后腿的小尾巴而沒有被屏蔽就是我的小幸運,值得感恩。然后,在我們沒有機會開眼看世界的時候,他們用他們的錢和眼睛,幫我們看世界,我們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也是一種賺到。如此如此種種的自我安慰過后,自己的思緒終于得到了安撫,勇敢地拿起手機,在朋友們的各種靚麗照片下真誠地評論和點贊。(暫時放下了自己的心魔)
我相信,并不是我一個人會有這樣的小心思,雖然我們都知道“比較”的心態不好不健康,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這種“比較”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生活呢。記得在《親密關系》這本書中,我學會了最有用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這是一句多么有能量的話啊,人們之所以失望,之所以絕望,終究還是因為有了“期待”。但凡我們終于看破了這個真相,放下了“期待”,情緒也便穩定了起來,生活也便靚麗了起來,不是嗎。同理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放下了“對比”的心態,就沒有了嫉妒,而嫉妒這樣的心態時常是人際關系中最大的阻礙,這也是為什么古人一直希望我們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道理,而能容得下他人比我們自己好比自己優秀的人,并不是常常可以見到的。
如何能放下“比較”的心態,除了對個人修養有很大的要求,也要本身過得不差。如果自身是在是食不果腹,讓他不去艷羨他人的幸福是很難的。所以比較心態不可避免,但是我們要學著去調整,一味陷入比較的自卑和嫉妒只能讓自己越發痛苦。然而,并不是自己壞心眼,但是我們要知道,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我們大可不必去羨慕他人的風景,只要我們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奮斗和努力,也會有機會掙脫當下的困境,成為那個自己也想成為的人,過上自己希望過上的生活。
此刻,我想起了兩個事,一個是國慶期間看完了的小戲骨版的《紅樓夢》,另一個是好朋友娜的事。曾經我是多么羨慕娜,高級白領,每年一兩次的長假在周游列國,那是一種讓我怎樣艷羨的貴族生活啊。但是,此刻的她卻在韶華年齡,被病魔逼成一個與每個明天抗爭的人,我們這些平凡健康的人,反而成為她最羨慕的風景。所以我們大可不要去羨慕嫉妒他人,人生無常變化,把握當下才是真實的。關于小戲骨演繹的《紅樓夢》,那可真叫一個好,小身板們把每個角色都演繹得如此通透醉人,我追得9集無尿點。但是,最耐人尋味的還是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看不盡的奢靡生活和最后一次面對大觀園落魄景象的鮮明對比,繁華落盡滿地蒼蒼,誰能料到終究竟是這般凄涼模樣,那個被當做笑話的劉姥姥,卻終于成為了王熙鳳女兒的再生父母。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太去羨慕別人當下的生活,而當我們過得不錯的時候也不要太張揚得意。風水是輪流轉的,沒有人的一生是永遠順風順水的。人生有先苦后甜或者先甜后苦,或者一輩子苦,但極少有那種一輩子甜的。
然而,人什么時候才開始一直覺得自在幸福呢?也許,那就是知道生命真諦的時候吧。但生命的真諦是什么,大多是因人而異了,在我眼中,那就是簡單生活和服務他人。昨日剛看完《極簡》這本書,終于在書本末了,作者終于還是把極簡主義的重點聚焦到公益和奉獻中來。因為,當我們剔除生活中的不需要后,便會有了一些金錢和時間的盈余。而當我們把這些盈余用于幫助他人,而不再只心關注自己的生活物質的時候,也許終生幸福的循環就此開始了。那些永遠覺得心安,永遠平靜安寧的人,就是對物質較低追求的人,如若星云大師。
見到別人好,我們要祝福并隨喜,見到別人不好,我們應該有一顆憐憫的心,付出自己真心的關懷和幫助。學會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除了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也是幸福的根本。大多數人的本性是不喜歡他人過得比自己好的,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那些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