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海報上有一句話叫“拯救不開心”
但是大鵬卻自己先不開心了,原因是一個叫“二月鳥語”的影評人在電影還沒上映的情況下就給這片子打了一星,氣的大鵬揚言要打他。
有人說:真正的好片子,真的不會一個差評而成為一部差片的。
除非這部片子本身就不好看。
我覺得這話說的蠻對的,因為今天看完《縫紉機樂隊》就是這感受
看完其實我并沒有太多的失望。
因為本身就沒有對它報有太高的希望
它太平庸了,光看豆瓣上小一百字的劇情簡介上最后一句“何去何從呢”就能知道最后結局――一定是皆大歡喜。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集安的小鎮,里面有很多搖滾愛好者。
鎮中心有個大吉他建筑,是為了記念多年之前的破吉他樂隊而建的。
而現在有個房地產的老頭為了開發要把大吉他給拆掉。
小鎮青年胡亮為了防止大吉他被拆掉花了大價錢請了一個音樂經紀人程宮,想通過招人的方式來組建一個樂隊,9.30號在政府那里辦一場演唱會,來感動政府不拆大吉他。
招到的人分別是吉他手楊雙樹,鼓手炸藥,貝斯手丁建國,鍵盤手希希。
在籌備之余,縫紉機樂隊去了集安的多個地方演出,很成功,政府也邀請他們去參加晚會
而就在這個時候,丁健國的爸爸找到了程宮,原來他就是那個房地產老頭,他給了程宮一筆錢,希望他放棄演出,自己好能拿到那塊地。
程宮答應了,而大吉他也直接被房地產給拆了,大家也全部都散了。
后來的某一天,程宮坐出租車的時候看見了兩個摩托車手正在宣傳著自己的樂隊。
這兩個摩托車手是怎么回事呢?之前胡亮跟程宮說付給了兩個摩托車手5000塊錢,希望他們能幫忙宣傳一下自己的樂隊,再給他們打電話卻沒有消息了,當時還以為被騙了。
程宮再一次聽到自己樂隊的歌那叫一個激情澎湃啊,連忙趕到集安再次把大家組到一起。
最后就在被拆掉的大吉他那塊開演唱會,鎮上的所有人都來了,大家一起歡呼跳躍,唱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樂隊的人重歸于好,電影結束。
到這你有沒有發現劇情特別眼熟?
套路,太套路了,和大鵬上一部的《煎餅俠》幾乎沒有什么兩樣。
《煎餅俠》是為了拍戲去弄了一個劇組,《縫紉機樂隊》是為了搖滾去弄了一個樂隊,然后中間有各種困難阻礙,每次到了快要成功的時候大鵬都是為了錢背叛了大家,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到了最后無非就是大鵬他醒悟了,又重新找到了大家拍好了電影做好了樂隊,大家又皆大歡喜,一笑泯恩仇了。
我其實是有點詫異的,有關于夢想破滅這點事人家顧長衛早在十七年前的《孔雀》,十年前的《立春》就說明白了:夢想其實特別像一截盲腸,有了它生活不會變得更好,沒有它生活也不會變得更糟。
可是大鵬偏偏在拍這兩部電影里面都是給人傳達了一種“屌絲逆襲,咸魚翻身”的感受
承認大鵬他是有些本事的,你看看《煎餅俠》他請了多少個明星啊?
這回的《縫紉機樂隊》后的彩蛋,我才知道大鵬把中國大半個搖滾圈的人都請來客串了
可其實說實話,大鵬太會賣情懷了,賣到一種上癮的程度,但是他壓根沒有去深挖搖滾。
大鵬眼中的搖滾就是:人山人海,舉起手,一同瘋狂的、歇斯底里的喊叫
這種陣仗特別熱血,但是太廉價
就像《閃光少女》一樣,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對二次元太過膚淺的解讀:導演仿佛覺得打扮的跟巴啦啦小魔仙似的就叫二次元了。
不信你把搖滾換成民謠,請陳鴻宇趙雷陳粒萬曉利宋冬野堯十三李志來輪番客串,到了最后萬人齊唱《成都》試試
我也能感動的熱淚盈眶,雞皮疙瘩掉一地的
大鵬他喜歡搖滾致敬搖滾這件事的本身是沒什么問題的。
可是他對于追夢的過程太理想化了,換句話說就是大鵬“想的太美了”,整個過程就是組隊―努力―遇挫折―克服―結尾升華再撒雞湯。
這其實就是一部成人版的《歡樂好聲音》,但這種老套路放到動畫上是沒有什么問題的,甚至有些反差萌,但是一放到現實里,看過《煎餅俠》的觀眾肯定會納悶:這不跟《煎餅俠》劇情一樣么?
再說,觀眾早就被“夢想”這碗雞湯給喂飽了,真的喝不下了。
說句不好聽的,《孔雀》里的姐姐為了拿回自己心愛的降落傘連褲子都脫了,你程宮憑什么收了錢后再哭著自己是個壞人?你這不是沒事找事么?凈弄這些幺蛾子干什么啊?
就算大吉他被拆了那又能怎么樣啊?一個大吉他建筑倒下什么都說明不了,總不能大吉他沒了就代表搖滾在你心里死了?
那你這熱愛也太一文不值了
而且胡亮這都多大的人了啊還能說出“他們(指拆掉大吉他的工人)都是壞人”這種話。
別再去消費任何一個群體了,即便是在無意識中去消費的。
《閃光少女》消費二次元,《聲之形》消費聽障,這部《縫紉機樂隊》又在“無意識”中去消費搖滾。
我在支付寶買票的時候,淘票票對《縫紉機樂隊》的采訪標題是“大鵬說:不好看,你找我退票”
大鵬老師,我還真的蠻想找你退票的,只是我臉皮薄不好意思向你要微信和手機號,能不能留個我的支付寶賬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