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起不了床,那是因為沒有強烈的動機。
現在天氣冷了,每天早上最頭痛的一件事就是叫兒子起床,“寶寶、崽崽、親親”各種叫,再不起床就遲到了,只聽見像蚊子聲的“嗯嗯”聲;如果我跟兒子說:寶貝,今天帶你去買小米無人機,他會瞬間起床。所以關鍵不在起不起的了床,而在起床后干什么。
早上看了生涯研習社的一篇文章《早起打個卡,并不能給你的生活帶來任何改變!》,說的是很多人都會在各類打卡群里打卡,按下按鈕就代表起床了,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監督。我想能自覺去打卡的人還是有覺察的人,而我們僅僅有覺察還不行,最難的是行動起來。很多人老會說:什么道理我都懂,臣妾就是做不到哇!
起床這個動作還不好做嗎?設個鬧鐘,到打卡群點個到,那么問題來了,起床后干嘛?
我的鬧鐘一般設在早上6:20,因為我要閱讀得到APP上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專欄中推送的最新文章;更多時候我都會在鬧鈴響前醒來,我需要構思今天文章思路,還要看我喜歡的那些牛人的文章,我覺得時間太寶貴了,根本沒有時間浪費在床上。而這幾天又拼命在想怎么為訂閱號關注者寫更好、更有感覺的文章?怎么運營個人訂閱號?我還有一個好習慣就是:如果心里有事,會比平時醒得早,甚至半夜睡不著,爬起來做事,也會躺在床上用手機的備忘錄寫下靈感,誠如今天,4:30起來寫文章。總之,我沒有起不了床的煩惱。
我記得小時候,冬天的雪下得特別大,外面天寒地凍,烏漆抹黑,我就能模模糊糊聽見鍋碗瓢盆的聲音,我知道那是爸爸爸媽在做早飯了,我很難想象他們怎么能那么早就離開溫暖的被窩,再冷的天也是5點鐘起床,媽媽也會在這個時間洗全家人的衣服,以至于他們一直保持著早起的習慣,每天都是這樣的安排和計劃,只不過現在他們負責的是孫兒們的早餐了。總之,他們沒有起不了床的煩惱;
早上看朋友圈有這么條信息:3點睡覺,5點起床,8點航班,12點受邀質檢酒店客房,14點參觀昆明幾家著名的客棧,20點與客棧前輩進行學習交流。學習確實是我的能動力!所以我想,他沒有起不了床的煩惱;
動機,一個人只要有動機,你就不會起不了床;如果你對晨起生活完全沒有規劃,起來后也是無所事事,或者你還有什么都想做一點、但就不行動的淡淡焦慮,那么早起的沖動會被迅速磨滅,直接扼殺在溫暖的被窩;
因此,要解決起不了床的問題,你要認真思考“我為什么要早起?起來干什么?”比如以后你起床是為了看我的更新。
一、制定計劃
世界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別人比你強,而是比你強的人比你還努力;你睡在床上的時候別人已經讀了一篇文章;你睡在床上的時候別人已經看了1/3本書;你睡在床上的時候別人已經跑了3000米,你睡在床上的時候別人已經背了100個單詞,想想很崩潰吧,一天相差一小步,時間一長,人與人的區別就明顯了。你可以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做為自己起床的動機。
二、突破焦慮
新精英馬華興老師的文章中談到一個舒適區理論,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三個區,即舒適區、學習區及恐慌區。在舒適區我們得心應手,學習區里充滿新穎事物,人們在這里充分鍛煉自己、挑戰自我;而人們在恐慌區中感到憂慮、恐懼,不堪重負。
也許你也知道掌握一種技能,一分靠讀書,兩分靠督導,七分靠練習,但你總是覺得沒什么機會練習。但請你不要拿“沒時間,學不會”當做不敢接受挑戰的借口;我們學習每一項新技能都是一個持續精進的過程,自己先在書本上學習,然后接受導師或同行的點評和幫助;我們應該在把握住舒適區的前提下向外探索,在學習區刻意練習,不斷將學習區變成舒適區,將恐慌區發展為學習區;所以,試著戰勝“突破心里舒適區的焦慮”,如果你有了清晰肯定的目標,你就不會做不到。
三、持之以恒
小時候我們常常聽這首歌“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當然更沒有隨隨便便就可以保持成功!
我現在準備堅持寫作,無論怎樣,就是讓自己一定要寫寫寫,一來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二來堅持輸出。雖然可能思維干涸無所出,正是因為這樣才需要輸出倒逼輸入。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一直有這個想法,之前是寫寫日志,現在才決定開訂閱號,但我知道唯有堅持,持之以恒才會有收獲,期望三五天就能取得別人堅持幾年的成果沒有可能。
任何一個計劃都需要盡快開始,并且要持之以恒,凡事練起來才是關鍵。每個牛人光彩照人的成績背后,無一例外的不是走過悲催、孤獨、艱辛的奮斗之路。
從現在開始制定計劃,并盡快實施起來,突破焦慮情緒,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相信“臣妾做不到”再也不是你的口頭詞,共勉!
? ? ? ? ? ? ? —THE END—
? ? ? 酒店副總/生涯規劃師/寫作愛好者
? ? ? ? 15年職場經驗的快樂辣媽
? ? ? ? 關注職業生涯,親子教育
? ? ? 追求自由、智慧、有影響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