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飛機,我們不難發現頭等艙和貴賓廳的旅客都在閱讀,而公務艙經濟艙和普通候機區的人則恰恰相反,這讓我不免產生疑問,到底是什么才讓人們差異頗大?
?有人曾說“態度改善行為,是一種可敬的做法”。是的,志向高遠的人絕不會留戀山腰的花草,因為他知道自己要的是山頂的美景。
? 柴靜出生在窮苦人家的,當她考上大學,離開家后,在那座城市她沒有陪伴,沒有依靠,但她還是毅然的留下。最終,她成功了。她成為新聞界的女強人,她用意志證明了她的作為,也決定了她的位置。
?也有人曾說“命運支配我們行為的一半,而另一半將委托給我們自己”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先烈用行為證明了太多,蘇格拉底飲鳩而死,那是命運正直肩頭的一道傷口;曹雪芹經歷了“掭閱十載,增刪五次”才成就了《紅樓夢》;孔子周游列國讓他道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諄諄教誨;司馬遷經歷了殘酷的宮刑才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屈原投江自殺,他道出了“長太息以掩涕兮,衰哀民生之多艱”的感嘆。他們無不用行動也成就了他們的位置。
?我們怎樣行動,就會收獲怎樣的位置,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行動與境界是相互影響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
?朋友,如果你現在正處于一個好的位置,那么請你嚴格要求自己,用行動提高自己的境界,用行為襯托自己能力,以一人之力,逆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