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第十一天。墾丁國家森林游樂區(qū),海洋生物博物館。
由于下午4點要去海洋博物館,因此上午的行程只能安排一個地方。于是我們就去了離酒店最近的墾丁國家森林游樂區(qū)。聽司機兼導游說,這個森林公園是臺灣第一個國家公園,比阿里山風景區(qū)建的還早。
這是公園大門,但不是入口。
處步行的話,到入口處還有三四公里。我們前一天曾經(jīng)想去玩,過了大門才發(fā)現(xiàn),里面還要走好遠,所以就放棄了。
我們今天搭車進去,直接開到公園入口售票處。
這里是半山坡了。但山勢較緩,路邊都是樹林,走起來也不累。
走在林蔭路上,呼吸著新鮮空氣,發(fā)現(xiàn)一些造型奇特的大樹。
這是300年以上的茄苳木。它是一粒漂洋過海的茄苳木種子,在這里扎根長大。
樹根碩大,中間已經(jīng)空空的了,可以鉆進去幾個人。
這是另一棵樹根粗壯,枝干形狀特別的大樹,但不知道什么名字。
這就是森林公園最有名的銀葉板根樹。它的樹根突出地面,而且都呈現(xiàn)豎立形狀,像一塊塊豎起的木板,很特別。
其實銀葉板根樹特別的不只是它的樹根,還有它的種子。
它的種子和成熟的核桃一樣大小,形狀也很像,一面有一個龍骨狀凸起。種子表面光滑細膩,可以做成紀念品,也可以用來畫畫。
在服務(wù)中心,我買了一個銀葉板根種子做的鑰匙扣。
在園區(qū),還有很多形狀各異的大樹,不過沒有標注名字。
這一排是筆直的南洋杉樹。
看這奇形怪狀的樹根。
還有這扎在礁石上的頑強的榕樹。
這個果實像未成熟的桑葚,它叫枯里珍。
這些柔軟堅韌的藤蘿。
林間的小路上,長滿青苔與小草,把小路裝飾的更有詩意。
很快到了山頂觀景臺。這里可以看到墾丁四周的海,山,樹林與草原。
茂密的樹林
青蛙一樣的山腳下,是青青的草原和蔚藍的海岸。
感覺上森林公園的維護并不是很好,可以看的景點不多。因為之前臺風,有的地方也關(guān)閉了。因此,來森林公園的性價比并不高。
一趟下來一個多小時,走馬觀花地看看就可以了。
下午,我們出發(fā)去恒春鎮(zhèn)。看古城,海角一號拍攝地。
這就是阿嘉的家。
阿嘉門前的郵筒。
這就是海角七號拍攝地。
留個影
買了一張明信片,做紀念。
恒春鎮(zhèn)短暫停留后,我們直奔海洋生物博物館。
因為要夜宿,我們得早點報到。
接待大廳上面,掛了好多魚,海豚,還有虎鯨等海洋生物造型。
分配好導覽后,我們就先到世界海洋館去參觀。
海生館一共三個館。一個是世界海洋館,一個是臺灣館,還有一個珊瑚館。
這是世界海洋館外面的雕塑,結(jié)合了海浪和海洋生物的造型。
看到兩條巨大的魷魚了嗎?
從地球誕生,海洋與生命的起源,到恐龍滅絕,魚類爬行動物產(chǎn)生,導覽帶領(lǐng)我們,通過解說,圖片,電影等多種形式,給我們講述了海洋生物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活體海洋生物的展區(qū)。
先是企鵝館,也是我們夜宿的地方。
企鵝肉肉的,很可愛。在水里歡快地游。
在水里游得非常快。
調(diào)皮地看著我們。
仰泳的海豹,像個mini潛艇。游得也非常快,拍張靚照不容易。
十米高的巨型海藻。
裝死的魚
世界海洋館參觀完后,我們到海洋館后場參觀與喂食。
夕陽下的海生館接待大廳。
這是讓參觀者親身體驗的部分。
小心翼翼地觸摸有毒水母。
用滴管喂食小魚。
孩子們喂的很開心。
池中自在游弋的斑點魟魚(魔鬼魚),像一只美麗的蝴蝶。
吃完晚餐,導覽帶我們觀察海洋生物夜間睡眠。
有夜間眼睛發(fā)光的魚,也有藏在海藻葉子里睡覺的魚,還有一些藏在洞穴里休息的魚。
企鵝或趴著或站著睡。海豹則爬上岸邊,或者在水里休息。
因為燈光很暗,不好拍照。最后只給鸚鵡螺拍了一張,算是我們夜游海生館的依據(jù)吧!
夜宿企鵝館。
我們預(yù)定的時間比較晚,因此只有最冷的企鵝館可以夜宿了。
夜間參觀完世界海洋館的海生物,我們就分配被子,準備就寢了。
按照順序,我們是倒數(shù)第二個進去的,自然沒有好位置可以選。最后在放被子的角落找到四個位置,雖然離企鵝遠,但是不那么冷。離企鵝近,溫度也最低。
就這樣,不脫衣服,蓋著厚被子,在企鵝館的地面上,體驗了一次夜宿。
還好,不怎么冷。
這真是大跨度的一天。
從山上看植物,到平原看古城,再到海洋看動物。從地理,到歷史,從天明到落日,在時空的變幻里穿梭,有如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