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國內,習慣清晨聽著音樂做瑜珈,習慣了午后在露臺擺上茶席,自斟自飲,習慣了周末去山上看樹看云。當決定離開中國,去往萬里之遙的非洲,就著手準備帶走的行李。
站在房間中央,環視四周,對著滿屋子的東西,滿是留戀與不舍。長住了十年的房子,到處都是生活必須之物,處處都是時光堆砌的痕跡。
出國,不僅是生活環境、文化氛圍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在那里,能否活得像現在一樣?這是很多出國的人考慮的問題。
2.
能帶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它在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這些東西是平日生活所喜,幾乎成為個人的標簽。可以說,沒有它們,就無法成其為這個自己。
活到這個年紀,雖然已明白“斷舍離”的好處,但身邊總有幾件所好之物。它可以不美,卻浸潤了感情。它不貴,卻伴隨多年。
出國長駐,差不多是連根拔起,很多事,很多人,都在那一刻舍去。唯有保留這些物事,興許在日后漂泊的時光中能找回一些過去的記憶,興許在異國的煩惱磕碰中,能暫時安穩一下身心。
3.
茶具,屬必帶之物。在國內,哪怕再忙再累,只要喝上一壺茶,萬事皆可忘。在露臺的陽光下看書喝茶,是平時最愜意的事。人生之妙,不過如此。除了日常功夫茶具,家鄉茶的用具也被塞入包中。芝麻豆子姜鹽茶是自出生后就習慣喝的,泡此茶必備姜缽。用姜缽磨姜,這也是家鄉茶的特色。除了姜缽,芝麻豆子也是必帶之物。可是到了埃塞的菜市場才發現,芝麻豆子隨處可見,超市里還有烤熟去殼的花生以作茶料。
瑜珈墊,也是隨身之物。雖然練習瑜珈并不是一個持久的習慣。可是,一旦很長時間不接觸瑜珈,人會怎么樣呢,這個不敢想像。當平時感覺到全身乏力或者偏頭痛發作時,便會展開瑜珈墊,做一次放松身心的練習。人在每一次的伸展中去體會到一種無限的延伸,去體會靜謐中的天地萬物。很多時候,瑜珈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筆墨紙硯,屬必帶之物。也許字寫得并不好,但它已成為一種休息靜心的習慣。在一筆一捺的描摹中,平息下來的,不僅是一顆在紅塵中燥動不安的心,還是與古人的一次靈魂共振。那些幾百年前的古人,我們早已不知其容顏。但他們的性情他們的趣味卻透過這些方方正正的字貼綿長悠遠,直抵人心。
書籍,因為太重,電子書是不錯的選擇。雖然用kindle看書,有諸多不適應,但是在一個遠離方塊字的國度里,能在一個小小的閱讀器里讀到幾千本書,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呢。這在早幾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事。
4.
這些隨身之物,隨我遠走異國。身體時空轉換,但是透過它們,才發現,原來走到哪里,都是從前的你。它們凝聚你的人生趣味,承載你的喜樂哀怒。
將一種生活方式移植到另一個國度,并不是一件多么難的事。愛什么,才隨身帶什么,才難舍棄什么。
現在,我在非洲,每天喝一壺茶,做一套瑜珈,寫幾頁毛筆字,看幾頁書。窗外,是非洲高原炎熱的天,耳邊傳來非洲的鼓點。我在自己的房間里,守著這幾樣物事,感覺到人生的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