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人類該不該花這么大的心力來追求生化反應帶來的快樂,至今沒有定論。
佛家說:無節制追求享樂帶來的很可能是痛苦而非快樂,追求快感正是痛苦的根源。得到快感時,我們的反應不是滿足,而是想得到更多。因此,無論我們得到多少幸福快樂的感覺,都無法滿足。佛教建議減少對快感的渴望,訓練我們的內心,只有內心看透這些感覺的本質,我們就不在有興趣追求快感。
生化視角也是這樣認為,快感來的快去的也快,如果人類只是追求快感,不是好好體驗快感,就永遠無法滿足。但生化辦法是開發出各種產品和療法,為人類提供無止境的快感,讓人永遠享有。
目前,人類對生化解決方案的興趣很濃。對資本家來說,愉悅的快感就是快樂,現在,我們忍耐不悅的能力一年比一年降低,而對快感的渴望越來越強。現在的科學研究和經濟活動都以此為目標,每年研發出更有效的止痛藥、新的冰激凌口味、更舒適的床墊,更令人上癮的手機游戲,好讓我們在等公交車的時候連一秒的無聊時間都無須忍耐。
當然,智人的進化并未讓人感受長久的快感,因此僅靠冰激凌和手機游戲還不夠。如果真想長久感受到快感,必須改變人類的生化機制,再造我們的身心。21世紀第二大議題—確保全球的幸福快樂—就是涉及再造智人,讓人可以享受永恒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