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位于縣城諾鄧鎮南山,因山頂酷似虎頭而得名,海拔2000米。山上危巖高聳、氣勢雄峻,有極為豐富的石文化內涵和以虎頭寺為主體的道教建筑群,人稱有三絕:一絕奇特的自然景觀,二絕別具一格的道教古建筑群,三絕內涵深厚的歷代名人摩崖石刻。秋高氣爽的時節登上虎頭山,盡賞三絕,可謂一大雅事。
虎頭山地質為一億多年前白堊紀形成的砂巖,整個山體就是一塊巨大的巖石,由于千百年的風化剝蝕,在這片巖石表面上出現了許多神奇而形象的天然紋跡。從縣城沿千級石階攀登而上,過了山門來到上花臺,便可看到沿路路面上呈現仙人扇、仙人床、仙人腳印、石魚、石鱉等等神奇的“石上仙蹤”,栩栩如生。對面山崖上有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的行書“第一山”的摩崖。隨著攀登的腳步,來到“云深石峭”的張仙祠,祠內苔草綠階,清風徐徐。出張仙祠后順石梯往上爬,壽星祠、彌勒龕、財神殿、三官殿、太子閣等依次可見,這些石窟石觀大多依山就崖因形取勢雕琢,或用石頭打制砌構,設計奇巧,工石藝術高超。財神殿西側的石壁上,有一個巨大的草書“虎”字摩崖,字徑三尺五,筆力遒勁,一氣呵成,相傳是道光皇帝御筆。
過太子閣,通過一扇只容一個人進出的石門甬道,就到了虎頭寺?;㈩^寺建在巨石之頂,北鄰懸崖,遠遠望去,有凌空欲飛之勢。其前殿舊稱桂香樓,檐下有“洞天高朗”四個大字,后殿為大雄寶殿,塑有三尊金身大佛。寺后有兩株數百年的古木高山榕,枝繁葉茂,遮天蔽日?;㈩^寺東側是王母寺,往上攀行數百米是老君殿,殿西是以石為底的深澗,澗內有圍壩攔成的水潭,一名“龍池”,一名“虎泉”,又稱“兩湖抱月”。西側是人工砌的千級石梯,可看到觀音、彌勒佛、十二生肖等雕刻。一路景色清明,古木盤亙,松濤陣陣,風鈴悠悠。
虎頭山歷來就是云龍勝景,據《虎山碑記》載:“層巒聳翠,高臨碧漢之間;飛閣流丹,杰出青云之表?!鄙剿嘁?,亭階相連,只石刻楹聯就有33聯,奇、險、秀、雅融為一體,讓人感受到無限的文化內涵與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