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尋夢環游記》跟著故事情節笑過、哭過,情緒激動之后思考:為什么如此打動我,為什么能夠戳到我心靈深處柔軟的地方,觸動我的心弦,戳中我的淚點?把這部動畫片當作一部文學作品來看可以學到寫作的方法。
首先是寫童話或者是夢幻故事,再或者是穿越劇,都一定根植于現實生活。在這部影片中,選取墨西哥的亡靈節為故事的背景,故事中的亡靈節祭典儀式,萬壽菊,還有墨西哥街頭的剪紙等都是真實存在的。整個故事表達的主題具有很深刻社會現實意義:關于夢想,關于家庭,關于生死……不知哪位作家說過:創作,一定要腳踩著大地,腦袋伸到云端,看見三米之內,想到萬里之外。
其次,特別感觸的是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不斷翻轉,應了寫作的那句話——文似看山喜不平。米格酷愛音樂,他悄悄地做吉他,結果吉他被奶奶毀了。米格去借吉他,屢屢失敗,去借歌神德拉庫斯的吉他,受到詛咒,進入亡靈世界。因為酷愛音樂,米格抗拒曾奶奶的有條件的祝福,結果只幾秒鐘的功夫,又從現實回到了亡靈世界,故事情節波瀾起伏。米格在亡靈世界決定找到會支持他,喜歡音樂的歌神,希望得到祝福。他認定歌神德拉庫斯就是他的家人。尋找曾爺爺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暗藏玄機。在亡靈世界,受眾人嘲笑的埃克托為了讓米格帶回照片,陪著米格去排練場找,去參加大賽,想法子混進了演唱會現場。米格吉他彈唱吸引了德拉庫斯的注意,希望就在眼前。可是,埃克托和德拉庫斯是昔日的伙伴,也是毒死埃克托的仇人。驚天的秘密讓故事情節大翻轉。為了幫助埃克托,不讓他終極死亡,必須找回照片。亡靈世界的一家人齊心協力,對抗德拉庫斯。可是照片還是丟失了。在黎明到來之前,米格被迫接受奶奶無條件的祝福回到了現實。米格沒有帶上埃克托的照片,我很失落。回到現實中的米格用埃可托寫給女兒可可的歌——請記住我,喚醒得了老年癡呆癥的可可的記憶。可可轉身拉開抽屜的過程讓故事情節又一次翻轉——被撕掉的照片一角,被撕掉的埃克托,一直被他的女兒可可珍藏著。照片又回到了祭奠臺上,可可記得父親。因為愛的記憶,埃可托避免了終極死亡。結局是皆大歡喜的,因為愛而永恒,愛的記憶讓生命永存。翻轉的劇情,一浪推著一浪,讓我們的情緒,跟著故事波瀾起伏。
第三個方面,寫人物的成長過程彰顯了人物的個性。電影中,男孩米格,最初抗拒家人。他酷愛音樂,輕視亡靈節儀式;他固守著自己的夢想,和家人發生沖突后,憤怒地離家出走;在亡靈世界,他為了追尋夢,追尋音樂,不懈努力,渴望得到支持;最終,米格被家人的愛所感動,他重新認識了家庭,他珍愛家人,最終回歸家庭。埃可托是故事中命運非常坎坷的一位。年輕時癡狂地追求夢想,甚至舍棄了家庭;因為思念,他想回家,卻抱著遺憾被害到了亡靈世界;因為家人的仇恨,他的照片沒有被祭奠,每年的亡靈節他都千方百計想通過萬壽菊橋到現實中看一看他日思夜想的女兒可可;一份對家人執著的思念創造了愛的奇跡,最終家人團聚。可可,還是小姑娘的時候,聽到爸爸吉他彈唱寫給自己的歌——請記住我,那一幕溫馨扎根在她的腦海中。所以,盡管母親禁令,盡管母親憤怒撕去了爸爸的頭像。可可悄悄珍藏著爸爸的照片,最終也救了爸爸。年老的可可有癡呆癥,但是當米格彈唱爸爸的歌,她就被喚醒了。這是愛的力量!每個人童年最美好的東西,都會扎根在心靈的深處,伴隨一生。
觀看《尋夢環游記》,還學到其他的寫作技法。比如,運用強烈的對比增強表達效果。家人從對音樂的仇視,到對音樂的熱愛。米格從最初的叛逆,到一年后的懂事。亡靈世界是那樣的絢麗、熱鬧,而在亡靈世界中被遺忘的人,又是那么的孤苦。缺失愛多么可悲!還有奇幻的想象力:一片菊花,一句家人的祝福,就可以穿越兩界;一張照片竟然是亡靈世界到現實的通行證……這些不能不讓我們驚嘆創作者的奇特想象。
看了電影,笑過,哭過,感動過,反向思考:為什么會這樣?還可以從電影中學到寫作的方法,不知看到這里,你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