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姓名徐琬婧,學校贛南師范大學,聯系方式15779725320。
? ? ? ? #本文參加“青春”大賽,本人保證本文為本人原創,如有問題則與主辦方無關,自愿放棄評優評獎資格。
正文:
人生有一段旅途,我們走走停停,望風景萬里,落英飄飛;踏時光斂艷,芳草青青。在那抹柔情中,我們放肆歡笑,無憂無慮。綿軟的白云下,青翠的草地上,我們輕輕依偎在戀人的懷里,暢想著遠方的夢。那時每一秒的記憶都是美好。
那一段旅程,我們定義為青春。
很多時候,很多人習慣于給青春劃定出一段特定的路程,開始和結束的地點都指定在十七八歲的年紀。但就算我們走過了那段歲月也并不能代表我們就要與青春作別。因為年華雖帶來了歲月的痕,卻并未攜走青春的心。你若不離,她便不棄。
廣闊天地間,青春是一朵絕美的花。花有它生長與成熟的不同歷程,而青春有它的自然分界。17歲的青春,70歲的青春,相異相行,相交芳華。
17歲的青春---烈火如歌
17歲,是我們大多數人第一次離開家的年紀,擺脫了高考的壓力,逃離了父母的束縛,那時外面的一切好似都有魔法依附,魅惑的力量牽引著我們,急切地奔向遠方自由的天空。
一場騎行,青海到拉薩。咫尺的想象,渺遠的實厘。1161公里,兩個月,無懼風雨,無畏稀氧,一踩一蹬,單調的動作重復進了雪域。
那時的我們是一團烈焰,燒得火紅,用熾熱融化雪域的冰冷,用光亮明媚青春的天空。后來這場騎行之旅被上傳到空間,無數的轉載,無數的點贊。我們驕傲地站在人群中央接受著他人的羨滟的目光。
17歲的我們就是這樣活得有棱有角,張揚放肆,想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想要站上很高很高的舞臺,想要全世界都矚目我們的閃耀。
17歲的青春,烈火如歌,歲月正好。
70歲的青春---靜水沉香
70歲,走過風雨,看過彩虹。見證了人世的些許滄桑,也存下了風月的些許美好。身上灼熱的火光漸漸地融化在時光的綿意中,一點一滴,涓涓細流,繼續向前。
一支筆,一雙眼,筆耕不輟,眼閱四方。年近百歲的年紀,獨身一人的戰場。數十年的孤寂時光里充盈著無數的筆墨書香。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楊絳文集》……一文一字,鏗鏘的心跳,有力的步伐,依稀如故。
此時的楊絳先生是一捧涓流,收斂了往日的鋒芒,用柔情磨平生活的棱,用清澈洗滌過往的傷。坐在人生邊緣,看時間跑,地球轉。目光所及之處,遠方旖旎,處處清晰可見。
70歲的我們也要這樣,也會這樣,不委身于生活的茍且,不頹唐于現實的傷痛,去尋詩,去尋遠方。
70歲的青春,靜水沉香,歲月無恙。
對我們來說青春是“韶光一去如流水,豈忘風雨喜同舟。”的哀傷感嘆,亦是“青山在人未老。”的不朽長存。17歲的時候是輕狂,一群人一起奔跑,共放光芒。70歲的時候是瘋狂,一個人獨自向前,兀自芬芳。
17歲的青春,最好的我們。70歲的青春,最好的自己。兩段旅程間隔著大半個年華,但都是最好的模樣,最好的青春。
鮮妍明媚,垂敗枯黃,不同時期,不同外衣,固有法則,無力更迭。時光往復,過足最好的青春,活出最好的樣子,不負年華,不負卿,便足矣。
風雨幾何,我自如故,相異年華,相交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