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幫30拆便簽04
片段一:選自《精進》
R:我自己工作中有一個習慣,就是拿到一個任務后,務必要先找到那個任務的核心思考區間,找到那塊硬骨頭,盡全力去啃下來,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邊的打掃性的工作。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領導讓你做一個PPT,你第一步準備做什么,是先挑一個漂亮的主題模板嗎?不是。是馬上去百度谷歌查資料嗎?也不是。正確的答案是:設計PPT的架構。即你要分析你的受眾,他們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以及興趣點、關注點,在此基礎上設計你的內容以及展現內容的順序,先講什么,占比多少,再講什么,占比多少,以及講的時候采取什么風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構就出來了。
這個過程就是該任務的“核心思考區間”。在這個過程中,你只需思考,非常專注地思考,你需要的工具,僅僅是一張紙和一支筆(你需要把你的靈感快速地記下來)。等你完成了這個過程,你可以選擇繼續填充具體的內容(“支持性思考區間”),也可以暫停一下去做別的工作。之后,等你再為這個PPT選擇模板、尋找配圖或者調整字體的時候(“操作性動作區間”),你并不會太介意被打斷,因為你知道,在某種意義上,這個任務你已經完成了。
I:任務完成的關鍵是找到核心思考區。
A1:一周前寫簡書,面對電腦怎么都寫不出來的時候,就是開始找資料,查視頻音頻,但是卻并沒去明確一個我很贊同的觀點或者事件,然后寫了兩個小時,也沒寫出200個字來,就是我并沒有明確寫一篇文章的核心思考區,而是在蠻干,所以只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A2:我覺得這個核心思考區,特別好,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到。比如,我現在的工作是一個高速公路的跟蹤審計,我兩個星期以來一直是按照清單是項目挨個對比、審核。我今天打算先找的今天工作的核心思考區,我現在在整理土方的工程量,我可以把這個項目的土方工程量做一個框架,都哪些部位有土方,緊接著有土方的部位有哪些有相同做法,有哪些是特殊做法,特殊做法的話復雜在哪里,復雜的原因是什么,我該尋求什么樣的幫助解決掉,這樣去整理,思路就清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