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場就是令人匪夷所思,兩個男人在實驗室里談論著工作,面前巨大的顯示屏和無數個按鈕讓人摸不著頭腦。而另一邊,五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開啟了他們的周末假期,但他們誰都想不到,這是一趟早就被安排好的絕命旅程……
嗯?→啊!→哈!是我看《林中小屋》的情緒變化。我看過的驚悚片并不多,但這卻是唯一部歡樂的驚悚片,可以說全程無尿點,沒看到最后根本不知道結局。
“《林中小屋》是一部給恐怖片死忠的獻禮,也是對恐怖片產業的一次嘲諷和揶揄。”這是我看到的經典影評之一,仔細回想,不管是從殺人手法還是血腥場景,都是令人稱贊的。唯一不同的是的本片的“反思維”,也就是一個個出乎意料大反轉,一改往日驚悚片的套路。影片中的“犧牲”、“祭祀”以及“遠古巨神”等臺詞也令人回味無窮。
影片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怪物,小丑、眼鏡蛇、日本的女鬼等,當他們同時從電梯里被放出,殘忍地屠殺人類,制造出了意想不到的笑料。“觀眾們不禁捫心自問:這些恐怖場景的聯想,其實不都是來自我們的內心么?我們內心黑暗恐怖念頭的萌生,這次被《林中小屋》給帶進了現實。如機器般批量生產的恐怖怪物,影射的正是如機器般生產的流水作業的恐怖片,獅門自己也脫不了干系:《電鋸驚魂》系列一路拍到了七,《死神來了》也拍到了五,就連《咒怨》和《午夜兇鈴》,也被拍了再拍。這些恐怖片之所以這么火熱,又恰好來自于我們這些恐怖片粉絲的熱捧。于是這種恐怖片影響觀眾思維、觀眾繼續熱捧恐怖片出續集的循環模式,給了觀眾這樣的思維定勢:逃殺恐怖片就一定是挨個挨個死,而且一定是賤人最先死,然后一個個全部死完,到剩最后一個的時候,電影就快要播完了。為什么?因為觀眾就是上帝,我們對恐怖片有怎樣的期待,恐怖片就把我們最邪惡的念頭拍出來給我們看。”這段精彩的影評準確地反映了當下驚悚片的發展,更是對《林中小屋》獨到見解。影片中人們口中的遠古巨神,最后從小屋底下伸出的那只巨手,正是我們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