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鄉
自 古 傷 情 多 離 別,離 家 半 載 又 逢 節 。 ?十 里 洋 場 繁 華 地,夢里依稀思古街。
如有假期,總會多些久違的重逢和如期而至的相聚。
有一句話寫到:生活總多些不期而遇的相逢,卻少有刻意等待而晚來的歸鴻。其實,每一場相逢總有人要先等。那天,在的地鐵站里我不期而遇了別人的相逢……
相逢
每一場相逢在別人眼里都可以解讀成一個故事,但每一個故事并不都有比較完美的結局,這個故事的主人是兩位年過半百的老人。
剛下地鐵準備換乘無意間留意了一個拄著單拐的單薄的老人,應該是大病初愈臉上一層灰白色的神情,右腿略顯困難的向前挪動著,灰白的頭發雖經過打理但依然不顯得精神反而又增加了一層蒼老。他看著手機上的時間望著周圍匆匆的行人。突然他的神色變得喜悅起來灰白的頭發看上去也有了些許光澤,左手小幅度地揮了兩下,身體在單拐的支撐下向前快走了過去。
對面是一位和他年紀差不多大的阿姨,阿姨拎了一個常見的手提袋只是袋子更素凈更有生活的氣息,從袋子的輪廓來看,里面的東西是經過仔細、耐心的包裹。阿姨面帶歉意的笑快步走向大爺的身邊,把手提袋輕放在大爺的手上,兩人問暖了幾句但感覺他們想變得熟絡卻找不到話題,這時反方向的地鐵進站,告別或許是最合適的事情。
這位單薄的老人緩緩將身子轉向她目送她離去,整個背影顯得有些落寂。他抓緊了手里的袋子仿佛想抓住時間好讓她晚點離去。
別離
我想他們或許是兒時的玩伴(至少他們熟悉),后來拆遷的時候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彼此留一個電話。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們偶爾聯系但不經常見面或者并不見面,他們熟知、熟悉卻抵不住漫長的時光,時光不僅可以讓事物蒙上一層灰塵也可以讓彼此熟悉的情感披上一層微霜。就像泡好的茶水,像早晨的陽光。
后會無期
所以如果有時間就多張羅一些相聚,多消磨一些時間,多看看曾經的故友,多陪陪家里的親人。可以趁假期回趟闊別已久的故鄉。
故鄉的老人和長輩又蒼老了一歲,他們守著故土,每天做著眼前的事情,日子就這樣一天天走過,不疾不徐,不離不棄。
最平淡的生活大概如此,日出、日落、耕耘、勞作,偶爾也會以一種守望的目光眺望,以一種期盼的目光等待。最莫名的喜悅也大概如此,你就站在那里或坐在那里陪她們消磨一個下午的時光,陪他們漫談一下午的家常。她們深情的目光看去滿是我們年幼時的影子、滿是她們年輕時的樣子。
對于老人們來說,只要歸來便滿足了所有心意,哪怕再晚。
無論如何,回到故鄉還是要帶些東西回去也算一點風塵仆仆的心意,有時當自己見到美好的東西就想什么時候能讓他們也可以看到,吃到美味的東西也同樣如此,總想帶一些回去給他們。給家人、給長輩、給同族的親鄰陪他們坐一會,看一會因為再離去恐怕又是一年的光景。
相聚時希望時間長一點,離開時希望時間慢一點。給許久不見得親人多一些噓寒問暖,而不是來過又匆匆離去,連再次告別的話語都沒有幾句。就像電影《后會無期》里面的一段臺詞:告別的時候還是要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這些年來經歷的分離有那么多次,能再次相遇已經成了一種奢侈。
其實在很多時候在許多事情面前我們總顯得無能為力,比如天災,比如衰老,比如永遠的失去,我們最好在他們還健在的年紀,盡量陪伴,盡力相處。有些道理需要經歷一遍才會刻骨銘記,比如: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所以,還是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