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坦新能李輝:分布式能源是電改的破冰者
作者:李輝
分布式能源有著天生的優勢:靠近用戶側,及時生產及時消納;和用戶側能源價格直接競爭。
而分布式能源最容易普及的就是分布式光伏發電。風電由于噪音和空間原因,并不能大面積在建筑密集區普及,集中式太陽能電站需要建設升壓設備接入電網。而超大型的電站雖然投資成本降低,經濟測算模型很好,但是電網的消納能力和國家補貼的落實,都對大型電站的投資有著重要的政策影響。
雖然分布式光伏系統成本高,單位產出相比集中電站略低,會造成直接受益降低,但是,由于分布式系統靠近用戶側,在大電網安全的前提下,不存在消納問題,借用原有的電力傳輸線路,不用增加新的網絡設施。正好平衡了分布式光伏的幾個缺點。
和用戶側能源價格直接競爭是分布式能源另外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舉個例子,大型電站在中國光照第三類地區,標桿電價為1元左右,其中包括電網購電的脫硫電價約0.4元左右,有接近0.6元的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而分布式光伏發電只需要國家補貼0.42元,就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率。加上自發自用的收益,家庭一般為0.5-0.6元(階梯電價最高0.977上海地區),工商業一般為0.7-1元。整體的自發自用收益最高達到了1.5以上。
隨著2016年中國光伏電站的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應用,光伏系統的價格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價格。測算良好的電站收益率超過15%,最高可到20%以上。
電改是痛苦的,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
電力工業作為公用事業有其特殊性,因此,即使在市場經濟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其電力工業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也以區別于一般競爭行業的特殊性而長期存在。推動和使得這種改革取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外部壓力,即社會對電力工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因為壟斷經營容易使企業管理與市場壓力脫節,造成高成本和低效率,結果導致電價升高,社會對電力工業提高效率的要求是推動改革的外部條件。
二是改革和物質條件,即電網安全技術的發展,使電力在發。輸、配、售分開并開展競爭的條件下,仍然能夠保持生產與供應的穩定和安全。
國外電力改革的過程一般是由政府提出改革的要求,并成立一個權威機構進行改革的方案設計,同時起草有關政策法規,然后對傳統的一體化的電力公司進行分解,并成立機構對競爭進行監管。
分布式能源由于不依賴原有電網的傳輸線路,通過增加第三方能源輸入和一定的負載干預,就可以讓家庭、企業等用電用戶有著更高更好的收益。
由于光伏的電價從制造安裝的一刻就固定了,而且自發自用電價要低于電網的銷售電價,因此,能夠率先破冰電改的在中國必將是分布式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