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課前給出學習任務,但是可能是以前沒有這種上課習慣,或者僅僅只是展示了學習目標,后續沒有對學習目標展開達成的方法和檢測的措施,學生對學習目標不感興趣,只是看看。
? ? ? ?接著展示我課前準備好的發酵實驗,并提出問題:瓶內有什么現象?氣球變大的原因是什么?里面是什么氣體?瓶內液體是否發生什么變化?并在班上現場重新制作了一瓶,留待觀察,坐前排的學生很認真觀察,大概在15分鐘后,開始產生較多的氣泡,并把氣球撐大,摸下瓶壁是熱乎乎的,說明產生了能量。總結:酵母菌無氧分解葡萄糖時是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以及少量能量(部分班級糾正)。這個階段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很積極參與。但是基本是我在問,我又忘了,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發酵瓶提出他們自己內心的疑問,然后引導學生互助回答,學習效果應該更好!
? ? ? 然后就著這一實驗提出疑問:人類利用酵母菌制作了哪些食品?面包饅頭會松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制作面包饅頭時不加入酵母菌會怎樣?制作面包饅頭時是否產生酒精?為什么吃面包饅頭的時候聞不到酒味? ?其實這一過程最好讓學生自己回去做饅頭面包,但學生課外作業較多,很難實現,如果學生課外做過面包饅頭,討論起來更激烈。
? ? ? 在學習食品腐敗的原因時,大部分學生能回答是由細菌真菌引起的。那如何防腐呢?防腐的原理是什么呢?可能到這個時間段學生已經聽覺疲勞了,部分學生走神了,我還是講得太多了,應該留時間讓他們去看書思考提問。
由于快下課了,細菌真菌和與疾病防治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只能帶過,沒時間展開,所幸這不是這節課的重難點。
? 這樣的一節課,其實可以不需要PPT的。使用了PPT,又被PPT所限制,變成教師的一言談,也不能充分展開對學生有意義的學習。盡管最近看了較多可見的學習的理論知識,但要改變舊有的教學思維,還是挺不知所措的,然后就又變成自己固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