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精英都在用的三個工作方法

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17年7月21日,我們給大家分享的書是《麥肯錫方法》。

麥肯錫是全球最著名的商業管理咨詢公司,他們服務過許多世界級企業,比如花旗銀行、殼牌石油、西門子等等,在與這些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他們總結出許多先進的工作方法。

我們今天精選書中的三個,分別是三十秒法則、邊際點效應和考倫波策略。學習這三招,能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穩、準、狠,走上一條讓自己職場能力提升的捷徑。

『三十秒法則』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是個創業者,突然偶遇在路邊等車的巴菲特,你該對他說些什么,讓他在車還沒來之前決定投資你?這個想法并不夸張。因為現實生活中,機會轉瞬即逝,而大多數人都缺少在極短時間內把話說到點子上的能力。

麥肯錫公司就曾有過一次沉痛的教訓,當時他們正在為一家大公司提供服務,該項目的負責人在電梯里遇到了對方的董事長,董事長讓他說說現在的項目進展。負責人當時就蒙了,沒能在電梯運行的30秒內,把問題說清楚,最終丟掉了這個重要客戶。

那究竟怎么做到呢?可以遵循三字訣——「快短近」。“快”是快速,在說之前對你要表達的內容爛熟于心,整理出一條清晰的表達脈絡;“短”就是簡明扼要,平時多加練習,去掉不必要的表達;“近”就是不要遠離命題,在最終收尾的時候,聚焦你要解決的問題。

30秒內就足以做出完美表達,學會這一點,可以讓人集中精力思考,溝通更有邏輯,表達更簡潔清晰。平時多做練習,為每一個30秒的機會做足準備。

『邊際點效應』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邊際效應遞減」,什么意思呢?我們之前提到過,“如果給一個快餓死的人一個饅頭,那么對他而言,這個饅頭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但當他吃到第四個、第五個的時候,就不會有那種感覺,反而會覺得有些多余。”

對于我們的工作來說,投入的努力也符合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也就是說,到一定程度后,你的同一份努力,所能換取的回報會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有的人做事過于追求完美,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而他依然在檢查PPT,一旦發現能潤色的地方,還急急忙忙去修改。實際上,這種努力并不加分,反而會加重焦慮,影響后續的發揮。

麥肯錫方法的建議,是在會議開始之前設置一個邊界點,比如1個小時,那你就在會議開始前的1小時,把所有資料都準備好。到了邊界點以后,結束所有準備,只做演練性的工作,或者干脆休息,給自己緩沖時間來調整到最佳狀態。

提前設置邊界點,并不只是表面上將修改的工作時間整體前移,而是為了留有一定的空閑時間,它能讓你最終從容不迫、沉著冷靜地投入更重要的工作。

『考倫波策略』

「考倫波」是一個神探的名字,他非常擅長通過現場詢問獲得關鍵線索。當談判陷入僵局,不管怎么問都得不到答案時,他就不問了,而是輕松地站起來,跟大家告辭,并拿起自己的大衣假裝往外走。走到門口時,他又會突然轉過身來,用手指敲著太陽穴,隨意地說道:“對不起,有個事情我剛剛忘記問了。”而這個時候,對方常常會說出讓他抓住漏洞的回答。

用這個方法來發現對方的弱點,屢試不爽。因為被問者往往以為正式溝通已經結束,就在考倫波準備離開時放松了警惕。這種狀態下,他們很容易卸掉偽裝,說出真實信息。

在職場上,也會經常遇到類似情況。比如和客戶洽談合作方案時,對方含糊其辭,不給出一個明晰的態度,讓人心里沒有著落,倒不如放棄在現場做糾纏,嘗試在送客戶出門的時候假裝不經意地問一句:“你對剛才的方案有什么看法?”

日常溝通時,如果陷入僵局,不方便繼續深入交流,可以在之后的兩三天制造偶遇的機會,然后跟對方說,“我突然想起來有個問題要問你,前幾天那件事怎么樣了?”這時你也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分享了麥肯錫精英的三個工作方法,想表述精準,就進行限定30秒的自我訓練;想表現沉穩,就在邊界點前完成工作;想成為獲得信息的狠角色,就在適當時機暫停,合理運用考倫波策略。我們不妨在工作中實踐一下這些方法:相比努力地做事,聰明又努力地做事,往往是更好的選擇。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贊鼓勵哦。

參考書目:《麥肯錫方法》 [美] 艾森·拉塞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