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需要幾個小時,忘記它可能是一輩子?可是這一本在“熊貓書院”讀完只需要花一秒鐘就能忘記,所以,才有讀書分享,來聊聊這書到底如何。
拆書深深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好在有人讀了原本,來幫我們撫平傷害。
被拆書漏掉的作者
讀一本書,一定不能忽略作者是誰;這本「非暴力溝通」修飾詞“非暴力”就能很明顯讓人回憶起圣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而馬歇爾正是甘地的外孫子……
早年師從人本主義大師卡爾.羅杰斯。“十歲那年,白人打了我,他們認為我太黑了,接著,黑人又打了我,他們認為我太白了。”本書的核心是溝通。溝通的核心是學習表達和傾聽。“語言是窗戶,否則它是墻。”
觀察、感受
其中兩個核心要素,也是日常溝通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
誰誰的前女友,突然找回來,說不習慣一個人的生活,沒有爸爸式的男友,習慣也難。可人是很難走回頭路的,前女友有感受,可能少了真正的觀察吧,如果真正觀察,應該能察覺到自己的依附,一個依附的屬人,怎能活得真正的自由?
兩個人爭吵,大部分由感受開始,加上感受和事實的分辨不清,情緒就容易升起,一旦情緒升起,想熄火,就難了。說自律才能自由,在這事上面,也很合適。
由此說,分清感受和觀察,并恰當的陳述出來,才是溝通的基礎。
非暴力溝通的一開始即聲明了它的基礎其實是愛,沒有愛,就失去了溝通的平衡。愛是什么?愛是體諒和謙恭、是信任和平和(完全自己的理解)。
克里希那穆提: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溝通的目的
滿足需求,大概是這樣。人總有需求,難得誰能如佛陀一樣無欲無求。即使是走在正念的路上的,也是以求正念為需求。
家庭主婦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需求,有帶寶寶喂奶幼教的需求,依然有心靈空虛培養興趣的需求。
職場人士有養家糊口的需求,加薪升遷、提升影響力,儲備知識人脈準備創業?
工作是需求、娛樂也是,餓了要吃飯,閑了會讀書。大抵這樣。
請求
誰誰的前女友就去請求誰誰了,想重歸于好。這個請求有沒有被滿足,不得而知。但請求是需要有心理預期的,沒有誰一定應該滿足這個請求,即使是家人、父母。
如果請求建立在威脅之上,事情就會更糟。而威脅,不管是身體的還是語言的,都是真真實實的“暴力”!我想誰都不愿做受虐狂,我們難以做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境界,至少現在做不到。
所以表達請求,除了需要有預期,表達方式要合適,否則不但難以達成還反而容易情況升級越來越糟。
傾聽
這是當今浮躁社會最缺乏的品質之一了!
半句話沒說完就被懟回去的情況可不少見,能好好聊天的人,先是能聽得進去,至少這樣才能了解盡可能多的信息,才能換位思考。同樣,傾聽,是要用心的,不用心表現出來的動作表情一眼就能看出,沒有質量的傾聽談不上傾聽,給出來的建議甚至是劣質有害的。
有時候,被需要傾聽的人可能并不需要得到建議,這時的傾聽靜靜的,附以眼神,就好了。
不一一梳理書里的條目了,看原本的好處是不言而喻了。
五個人的讀書會充滿和諧氣氛,隔壁就是網紅面包&飲料,師爺帶來分享,lijing帶了棉花糖,而我本來應該帶的書本獎品卻匆忙中忘記拿了。
上一張合照,以作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