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可背地里卻干著男盜女娼之事。
在我們中國社會里面,“仁義道德”其實已經(jīng)被倡導了上千年了,它也是我們文化的核心。
在以往,我們評價一個人特別講道德,特別講仁義,就說他是坦蕩蕩的君子,有賢者的風范。
可在如今,我們說一個人滿口“仁義道德”,卻帶有貶義的意思在里頭。
為何會產(chǎn)生這般的變化呢?
其實就是人心和世道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你不拿仁義道德來偽裝一番,其實是修為不夠的。
在“怪才”李宗吾先生來看,這世上的心黑臉厚者,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仁義道德”來自居的。但是,這僅僅是他們的遮羞布而已。
就像是三國時期的劉備,他能算君子,也可以算是虛偽者。這,其實就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那么,在什么地方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呢?就是在職場中,就在你工作的地方。
其實,在單位里面滿口“仁義道德”的人,絕大部分是這三種人,不得不防。
有可能是單純的“奉獻者”
一個單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而這個氛圍,就注定了他們當中的某些人,就必須要以單位利益為主。
而這些人,有可能就是單位里面單純的“奉獻者”。
一些剛入職場的新人,他們沒見過職場中的爭斗,也不懂職場中的潛規(guī)則,便懷著赤子之心,一心一意為單位而奮斗。
其實,這樣的新人,他們是較為單純的,也經(jīng)常會說出滿嘴“仁義道德”的話。
他們說這話,大概有兩種目的,要不就是想表達自己對于企業(yè)的忠誠,讓領導能夠多關注自己。要不就是想表露自己單純的心思,以此來合群。
另外,還有一些在職場里面打拼多年的人,他們位居高位,對這個企業(yè)有著深厚的感情。如此,他們也就會說出滿口仁義道德的話。
職場,就是一片你看不透的海。里面的仁義道德,你不能盡信,但也不能不信。
要知道,往往害人最深的,并非是仁義道德,而是仁義道德下所隱藏的虛偽的人心。
有可能是卑劣的“偽君子”
在職場中,我們會遇到一種比小人還厲害的人,這種人就是偽君子。
當真小人碰到了偽君子的時候,真小人通常不是偽君子的對手。因為偽君子做到了外君子而內小人。
而真小人呢?里外都是小人。如此相比較之下,往往是偽君子的處世招數(shù)要高明一些。
其實,這樣的招數(shù)就是一種策略。
作為一個混跡江湖已久的偽君子,他們明白,如果過分小人化,就會被身邊人所摒棄,有可能還會招來別人的算計,被人討厭。
那么,為了擺脫這樣的結果,就得掩蓋自己的小人氣息。該怎么做呢?就是用仁義道德來掩蓋。
一個整天在單位里面說著為單位奉獻,為老板分憂,還假惺惺地團結同事,實際上卻是拉攏人心的人,他們會招別人討厭嗎?
一般人是不會得罪他們的。因為他們表面功夫做得天衣無縫,根本抓不到他們的把柄。況且,他們在同事中的口碑還不錯。那么,這些人也就贏得了別人的支持。
面對這樣“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其實我們就得遠離他們,不能得罪他們。因為他們比小人還要難纏,是我們所得罪不起的存在。
有可能是走過場的“領導”
在當下社會,有一個詞講得很現(xiàn)實,叫做“走過場”。
什么是“走過場”呢?就是你做的任何事兒,說的任何話,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反正能讓人聽得開心就好。這樣的行為,我們通常叫做“走過場”的行為。
走過場,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行為存在,我們到處都能看到。
很多人會認為,既然是走過場,又沒有真實的行動,那這種行為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呢?
肯定是有意義的。
就像當年劉邦斬白蛇起義,然后對身邊人,對底層農民說出如此仁義之話,還受到別人的愛戴。
一個能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人,為什么還要走這種過場呢?
用張良的話來說,就是沛公要樹立一個明君的形象,團結身邊的人,從而“馭天下”。
同樣的道理。現(xiàn)在我們看到單位的很多領導,他們經(jīng)常跟你講那些不沾邊的,仁義道德的空話,就是為了要樹立一個形象。
其實,越是好話講得多的人,他就越不會得罪人,而是受到下屬們的支持,處于不敗之地當中。
所以說,單位里面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他們的目的和心理是復雜的。而當我們面對這些人時,絕對是要做好防備的,因為他們比真小人更要可怕。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