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大一的期末考終于結束。回想起那日日泡圖書館的備考周,總感覺時光倒流,自己又回到了高三,又一次面對高考。
這次的期末考于我而言,可謂說是兵荒馬亂的一場戰(zhàn)役,戰(zhàn)線持續(xù)了整整兩周。備考的時候,第一次將嶄新的教材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第一次發(fā)現認識師兄師姐特別好,在緊張的復習時收到新年大禮包,里面全是師兄師姐整理的重點。
還沒考試,票圈就紛紛被“熬過了高考,卻敗在了大學期末考”刷屏。宿舍的熄燈時間很自覺地被延長到1點,舍友在交流共享各類大禮包,平日同學總是發(fā)黑照發(fā)表情包每次一不留神就會刷出n條未讀信息的班群也歸于平靜,只有學習群里偶爾有幾個人正經地在問老師學術性問題。
我一直很后悔,為什么把自己陷入如此境地?書基本沒好好看過,還有一大堆要背的名詞解釋,而坑爹的老師給的重點涵蓋整本書,只能安慰自己有重點總比沒有要好。
那一段時間,學習氛圍特濃厚,大家都有種已走火入魔的感覺。在去教學樓的途中都能聽到有人在用英文對話,在練習口語。
在圖書館時,一直在想:如果當初,稍微認真點,現在就不用復習得那么辛苦了。后來跟朋友談起這個想法時,朋友毫不留情地揭我底:“到下學期你肯定早忘了。誰不知道當初好好努力現在就不用落得現在這樣,但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下學期又要開始忙pre,忙社團,忙比賽,一堆破事要做,到時候分給看書的時間自然少,而且有時間你還是不會去看書,肯定是抱著手機在玩。”
朋友頓了頓,補充說道:“我不是說你,我也在說我自己。我們這些自制力不強貪圖安逸的人,下學期期末考前就準備重回像現在這樣苦逼的日子吧。”
那一刻,忽然想起魯迅先生說的那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高三時,信誓旦旦說著大學后我一定要怎樣怎樣。那些信誓旦旦,支撐著我走過壓抑與苦逼的高三。可真的上了大學,所有的信誓旦旦都變成了說說而已。
想要說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卻沒有如我所想的堅持每日晨讀。
想要寫一手漂亮的字,但買了字帖一個學期過去就只寫了幾頁而已,現在的字還是為了高考練字的成效。
想要有像袁姍姍那樣有馬甲線,學村上春樹思考談跑步的時候可以談些什么,但總是賴在寢室不愿跑步,不愿花五分鐘做個馬甲線訓練。
但沒辦法,時間就是這樣過去了,追悔莫及。
今日,我做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假期計劃,內容涵蓋了我一直想做一直想堅持做的事。
我只希望寒冬不要冷卻了我的三分鐘熱度。信誓旦旦不會變成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