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去了濟南的曲水亭街。下午,睡足了覺,就信步向泉城路走去。一家星巴客在街邊,要了兩杯大杯的咖啡,喝得心滿意足,接著又去找老街。
泉城路是濟南最繁華的街吧,人流如織,車流如龍,迎面而來的是擠得跌跌撞撞的人群。順著百度的導航,拐進一個小巷,立即如入無人之地,外面的喧鬧頓時消聲匿跡,仿佛走進了桃花源的洞口。
古舊的巷子,路面是青石板路,巷子窄窄的,兩邊就是高墻鼎立的民宅。這些院子應有一些年頭,下面大多用石塊鋪就,上面是泛著青苔的磚瓦,磚因年代久遠,早已被雨水沖刷成青灰色。鞋子踩在青石板上略為墊腳,更有了親近自然的意味。許多人家的院子早已人去樓空,大門緊鎖,透過兩門之間的縫隙,還窺見里面的陳設,都已塵土覆蓋,似乎歷史就在那刻停滯。應是統一行為,每家每戶的門兩旁都掛著牌匾。上面是兩句話,大多用黑底燙金的字刻上去,個別人家的是紅底燙金字。每幅字都值得回味,站在每一家門前,把這些句子讀了又讀。
出了巷子,一拐就到了曲水亭街。立即又有即入鬧市的繁華,這應是濟南著名的街道。整條街,一條河從這頭到那頭蜿蜒而過,據說這水發源于王府池子,流向大明湖——就是那個夏雨荷的大明湖畔。小橋、流水、人家,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這里還住著人,出門即看到門口的流水,遠眺就能望到大明湖,這樣的街景恐怕是千金難買。河里還養著鴨子,一只站在河中的石頭上,時而伸長脖頸,時而翹足騷癢,任由岸上的人拿相機對它照了又照,想是見過大世面的,所以這點關注在它看來也不算什么吧。另一只則要自在得多,在河里旁若無人地游著,繞著那只游了一圈,就到另一頭,全然不顧那些在橋上驚叫的人。
終于見到了那個亭子,曲水亭中的亭就取自這個亭子。亭子上的漆新鮮如昨,想是剛漆過沒多長時間,有些許失望,希望亭子斑駁得如灰蝴蝶的翅膀,希望在某處看到脫落的木屑,更希望旁邊還立著一塊牌子,告之你這亭子年代已久,請不要觸碰它,就讓它與時間為伴,見證著世間的流轉??墒撬铝?,新鮮得讓人忘記時間,讓人回憶不起歷史。
這里人真多,每人都拿著相機,為了不成為別人相片的背景,我們又拐進了一個巷子。
一座大院立在路的一旁,牌匾上寫著“張家大院”,原來這是一位張姓人家的宅子。信步走到里面,院子里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房子,每家門口都重裝了門面,用的材料不同、大小也不同,現在這里住著許多戶人家。院子里太擠了,只容得幾個人來回走動,當初的張家大院的風采恐怕早就存在記憶里了,如今早已蕩然無存。
出來院子,右手邊還放著一個巨大的垃圾筒,兩個老人圍在兩邊。一個老人對另一個說:“上午我剛找過,找到了兩個,現在可能沒有了?!绷硪粋€老人依然把頭埋在垃圾筒上方,不一會兒,她興奮地說“有,找到了一個?!彼咽掷锕照壬爝M到筒里,一個瓶子被順勢撿了出來。兩個老人為剛剛找到的飲料瓶興奮不已。
我停了片刻,就輕聲輕腳地離開了。
我們總在懷念歷史,感傷歲月,鮮淋淋的現實才更值得感慨。
接著我們就慕名去了王府池子,一近池子就看到里面有許多游泳的人。池子不算很大,但水干凈、清洌。池邊還有高樓,住在樓上的人每天都能望見這一池水,想來也是美事一樁。池子周邊的建筑參差不齊,大多都像隨性而建,所以池子早就沒了當年“王府”的氣派,更像是食盡人間煙火的下里巴人。
曲水亭的周邊很美,但這美不是把古舊保存完好的美,也不是修繕一新的美,是新與舊摻雜在一起,是規劃與隨意結合在一起,是保護與破壞融合在一起,所以,就有了一種隨性涂鴉、意想不到的美。如果想在這里尋找歷史,恐怕只可找到蛛絲馬跡,如果想在這里尋求時尚現代感,也只能找到一些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