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的生命中會出現各色各樣的人,除了親人外,總會有那么一個、兩個、多個儲存在心里的人。
我喜歡這么一句話:
過去再好,回憶的次數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并不是說會把其遺忘掉,只是你反復的回想起來后的感受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不再如之前般深刻,直至最后才發現原來早已將其當做懷念。
前幾天在吃飯的時候一個朋友略帶憂愁地問我,你會不會偶爾也想起你的前任?
我很坦然地說:會!
這并不是一件難以開口的事情,畢竟再怎么樣,對方有這個或那個的缺點,也是我愛過的人。
或許是我的回答成為了那一根最后的羽毛,打破了他內心的平衡,告訴我說要聯系他前任,結果好像挺不錯的。
對于印象深刻的事情人們總會牢牢地刻印在心里,偶爾觸景生情了就拿出來看看,有人說那是因為曾經很快樂。
2.
我很喜歡蘇軾的這句話: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難自忘。
我理解的意思是蘇軾與妻子相隔生死兩地已經十年,相互思念著卻依舊很茫然。不讓自己去思念,卻仍是難以忘懷對方。
一開始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就深深地被吸引住,就是那一種即使不懂含義但會不自覺的被震撼到的感覺,由此能感受到蘇軾對王弗的感情程度到底多深!
現實生活中我們心里住著的人仍以尚存于世居多,你要知道相比較于蘇軾,我們已經幸運得多得多,因為懷念的同時還有機會能夠相見。
一般來說值得我們去懷念的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至親、朋友、前任。
由于年齡的不同,其對象往往都會不一樣,年長者懷念的多數是至親、朋友,年輕者多數是前任。
后者對我來說可能更好去訴說,畢竟沒有成長到那個程度很難去感受年長者的想法。
青春可以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值得去珍惜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會為后來的我們留下許多精彩的記憶。
《致青春》里有這么一句話:
青春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后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意義。
這不就印證了其珍貴了嗎?
只是當時的我們尚不懂而已。
不然你的耳邊怎么會經常出現這么一句話:年輕人,不要白白浪費你僅存的青春,不要等到以后再去后悔,那就來不及咯。
這樣看似普通的一句話蘊含了簡單卻又難以理解的道理,大抵只有進入下一階段才能體會到有多珍貴吧。
3.
不可避免的有這么一個詞:前任。
這是一個時常被拿去討論的話題。
相信每個人對于前任都會存在著復雜的情感,是厭惡是懷念是懊悔,是想念是平淡是遺忘。
真正地做到去忘記一個人我認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有隨著時間的流逝才能慢慢地淡忘。
不管你對于前任是什么樣的情感,可總歸有一個不變的事實:曾經相愛過。
愛情的沖動告訴我們那一刻是對的,只是相愛的方式錯誤使得兩人走向了不同的岔口。
這就是有緣無分嗎?那未免也太可惜了。
我見過很多的愛情忠告,歸根到底無非就是說要彼此信任、多給對方一些空間、要相互理解這些說著都懂可是真正做到卻又不易的道理。
看過《前任三》的應該知道,孟云和林佳明明是相愛的兩個人,卻因為種種的誤會而背道而馳。
這樣看來你會發現那些相處中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一不小心就會誘變成為了最棘手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又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你說對嗎?
得到了是幸運,得不到是宿命。
得不到或許就是前任的解釋吧。
在這段旅程里面,快樂是轉瞬即逝的,因為我們知道她仍會出現,而旅程過后因為她的不再,我們知道她成為永恒了。
4.
很多在旅程途中的承諾在當時聽起來是那么的令人陶醉,甚至你會認定對方就是你后半生的歸屬,直到有一方先下車后你才會覺得那一切是那么的荒謬至極。
但不可否定的是那一時刻的感受是發自內心的,只是敗給了宿命,又或者說敗給自己。
物理上的傷口我們有很多辦法能使它愈合,精神上的傷口卻只會隨著時間的治愈而慢慢起色,這大概就是為什么前任會時常被拿去討論的原因吧。
因為“深刻”嘛。
人嘛,在經歷了時間沖洗后,才會后知后覺,最后發現那一份刻的記憶已經趨于平淡了。
于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偶爾也會望著那個皎潔的月光說:愿你一切安好。
文字/小莊
排版/超人
圖片/源于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