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節這一部分,故事主角心路歷程的激化階段是全書最有趣味的部分,也就是第二幕。第一幕和第三幕都是用來為第二幕做支撐的。第一幕是用來做好準備和鋪墊,第三幕則讓趣味達到頂點。
你小說的第二幕
思考主角想盡早戰勝的新路子是什么?他要回歸的老路子又是什么?再次確認他的心結到底是什么?心結若是解開,情節將會如何發展?
接下來就該考慮如何將故事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外化了。
美國原版《星球大戰》就具備一個非常好的三幕式結構。希望對這部電影的分析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每一幕的寫作,同時幫助你寫好你小說中的三幕。
有很多種切分這部電影的方法,但我有自己的切分方式。我認為,第二幕包含了主角在死星上的整個活動。在這一部分,主角們經歷了極大的危險,遭遇了很多挫折,克服了諸多障礙,阻止了一起破壞活動,救出一位公主,像一個團隊一樣凝聚在一起,然后成功脫逃。這些都是外在的情節設計,所有這些正是這部電影的重頭戲。
在第二幕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偉大的英雄心理不斷成熟。
故事開頭,盧克·天行者本是一個被寵壞了的農家孩子,想方設法要擺脫在家族農場做活的日子。在電影的高潮部分(第三幕),他變成了一個頭腦冷靜的年輕人,愿意為他所堅信的使命犧牲自己。是什么讓他發生了轉變?
為什么呢?當然是因為第二幕。在死星經歷的事情讓盧克成熟了很多。他發現自己很強大,能夠經歷戰爭并存活下來,敢于違抗一個帝國,并拯救了一位公主。他成為了一位真正的英雄,而不再是只會耍嘴皮子的家伙。他做了別人沒做過也不敢去做的事情。同時,盧克在這一幕中也承受著失去,這就讓故事開頭盧克的失去顯得更加沉重。在很短的時間里,盧克成熟了。
你現在該清楚情節中的事件是如何使他發生改變了吧。他的內心悄然發生的改變是看不見的,但變化的起因是看得見的敵人和事件。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他的外在表現揭示了他的內心變化。
你的故事也應該這樣寫。
外部情節的入侵
思考一下主角的心路歷程。要使他發生變化,在他身上看見沖突,你要引入的外在事件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為了避免混淆,我將角色心路歷程的誘發事件和外在的誘發事件區分開來,外在的誘發事件稱為入侵。
在你的故事里,想一下故事人物的心路歷程的誘發事件和外在的誘發事件是否是同一件事。弄清楚這一點,在你寫作的過程中就能保證二者不會混淆了。
如果入侵是指鄉下惱人的親戚來了,那么這位親戚是不是要搬來和主人公一起住?隨著故事的不斷發展,起初的不滿會不會誘發更多的不滿?
如果入侵是對珍珠港的入侵,那么小說的其余部分是不是關于主角在太平洋上英勇作戰?
如果入侵是外族人的侵略,那么故事主角會不會誓死抵抗?
你需要的是大量的外在沖突,運用這些沖突來創作小說的主體部分。
這種沖突不必非得導致流血事件或者發生其他不幸。關鍵要注意一點,就是主人公要回到過去的愿望被阻撓。
電影《宛如天堂》中,溫文爾雅的戴維痛失愛妻,為了忘記悲痛,他決定租住另外一套公寓,出乎意料的是一個叫伊麗莎白的姑娘宣稱自己才是這套公寓的擁有者。而伊麗莎白實際上是之前的房客,她已經在車禍中喪生,但是鬼魂仍然在這所公寓。伊麗莎白堅持要戴維離開,戴維則始終認為房子是自己出錢租的,兩人為了房子的歸屬問題發生了沖突。其中經典的一幕是戴維要看電視,但是伊麗莎白躺在咖啡桌上擋住他的視線,并且高聲唱著戴維亡妻安妮以前唱的《明天太陽還會升起!》。他想方設法卻始終無法擺脫她。這是能夠持續制造沖突的非常好的來源,他們之間的沖突最終使雙方都解決了各自的問題。
構建框架
靜下心來,認真考慮一下如何給不幸的故事主人公設置一系列厄運。作者很清楚主人公的心結,也知道還有一個解開心結的辦法。作者已經找到了不斷給主角制造麻煩的沖突源,這個沖突源就像一個設計完美的手術工具,在觸碰到腫瘤之前一直在主角的身體里試探。
第二幕就是激化的沖突。作為小說的核心部分,主人公的防線被一一擊破,直至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外部情節可能是一場足球比賽、一場戰爭或者一段被禁止的愛情,但都是與主人公相關的事情。
這就是第二幕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