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有理性的一面的,這個無可厚非吧,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理性思維系統一旦隨著人體成長而形成就會在此基礎上形成直覺思維系統,于是人面對任何一種事情就會在這兩個思維系統里切換,我們常說姜還是老的辣,原因就是人家的直覺性高于也多于你的。
直覺思維系統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一旦發生“想一下”的時候就會發生變化。
比如說漢字,“贏”字為什么是這樣寫的呢?原本你是可以完全寫出這個字的,一旦對直覺思維產生思考,你突然會發現,“贏”字你寫不來了。
民國時期的美髯公于右任生的一把好胡須,有一天有人問他:“您睡覺的時候是怎么安置胡須的,是放在被子外還是被子內呢?”老于自己也不知道,老于當晚睡覺時想一下觀察一下,發現怎么放都不是,于是老于失眠了,所以當你想一下的時候你就完蛋了,一般來說你是越想越退化。現實生活中也是,你越是獨自思考一個直覺性的現象,你就越會迷茫,比如說你會游泳會騎自行車,那到底是通過什么才使得自己會這些技能?
所以直覺系統是在理性思維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理性思維的核心是這件事情對我有幫助,利弊權衡之下,利大一點所以我就會去做。
無論你是多么理性的人一定被非理性影響著。
我們幾乎所有的人思考問題都是站在過去的立場里去理解未來,比如說我問一個上海人,崇明島有多少人口,他會預估一下一般郊區的人數然后猜測,大概100萬人?同時你去問一個浙江嵊泗島的漁民,崇明島有多少人,他或許沒聽過崇明島,他會想嵊泗有2萬人,崇明島的話大概有10萬人?最后再問一下海南島的居民,上海有一個島叫崇明島上面有多少人?他一想上海是一個大城市,這個島上1000萬人?
現實生活中也是,所謂的憑直覺思考那是嚴重缺乏科學依據的,靠對過去的理解來假象自己未知的事情也是非理性思維。
在人性中還有一種狀態會影響我們的理性思考,那就是損失厭惡癥,比如說一個上海人去澳門賭場贏了點錢了,可是還想繼續去下注,這個時候旁邊的朋友和他說:“夠了,飛機票,酒店錢,飯錢都有了,賺了,收手吧”。這個時候是容易被勸停的,因為贏了嘛;與之相反,如果輸了,你這個時候怎么勸都沒用,輸了10000元,他會覺得即便輸了20000我也能承受,甚至被逼急了傾家蕩產都可能有,究其原因是這個時候我們的非理性思考已經占據了大腦了。
損失厭惡癥體現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隨便舉例,比如說我本來今天要去郊游的,可突然間今天下雨了,于是我想萬一被雨淋到,我豈不是要感冒嗎,不合算,所以就不去了。但實際上撐把傘郊游豈不更有情調,于是這個叫做損失厭惡癥的玩意影響了我們的思考。
自身環境的作用也會導致我們亂了思考,比如說,你終于結束了單身狗的生活,突然發現周圍怎么全是情侶,以前遍地的單身狗呢?當然了,你們既然是情侶了肯定會去做情侶該做的事,去情侶該去的地方;再比如說,你因為自己皮膚黑而感到自卑,為了尋求心里的平衡,你走在街上肯定會多留意那些長得黑的人;你一事無成的時候,你甚至會上網發帖問有沒有和你一樣也是什么都沒有的人,來尋求這種心理落差;自身的環境因素會讓我們對事物的著眼點偏離該有的重心點。
說到這里你是否覺得大腦對事物都是用直覺來判定的,而非理性思維,再舉一個例子,充分說明商家在利用我們大眾的這種非理性,甚至說是操縱!
最典型的就是超市,你會發現你逛完超市以后你買了很多在你預期以外的商品,剛進到超市映入眼簾的絕對是那些瘋狂打折的商品,限時促銷嘛,讓你覺得好像撿了便宜;接著你一定能看到大量的日化用品,這些東西每天都要消費,你不買也會買;再進去就是水果攤擺放的那個叫漂亮,五顏六色的,你要不要買一點嘗鮮;哎呀旁邊竟然是現場烤制的攤位還有烘焙店,那種香味夠不夠你走過去瞧一瞧?
你最最容易容易拿到的商品一定是超市最好賣的利潤最大的,同時價格方面,10元的商品標注9.9,就是要比標注10元要好賣;兒童小玩具口香糖避孕套一定是在排隊口處的,運用環境的改變迎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就是利用了我們的非理性思考。這個環節超市可謂玩的真心老司機。
在市場與市場的博弈面前,我們每個號稱理性的人不過就是一只蛾在飛蛾撲火,你還覺得你自己是一個理性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