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來到這里,心情為之一振!
青山綠水,曲徑通幽,參天大樹,嘻戲游人。
沒想到一橋之隔,別有洞天。剛才還在艷陽高照下曬得昏昏沉沉,此刻卻心情愉悅,感受到來自淳樸自然的涼爽,特別是對于一個在炎炎夏日中,行走了一上午的人,實在是巨大的恩賜啊。
這里就是蘭州的白塔山公園了。
這是一個適合夏季避暑,冬季賞景的公園。各種建筑修建大氣磅礴,與周圍的景色渾然天成。拾階而上,進而可以俯瞰蘭州,就這樣靜靜的看著,什么也不用去想,什么也不用去做,不一會兒,私心雜念都沒有,怪不得這里算是宗教勝地。
宋末元初,白塔山一帶為西夏占據。成吉思汗為完成統一大業,就寫信給吐蕃烏斯藏地區的薩迦派法王,希望對方俯首稱臣。薩迦派法王想了想估計打不過蒙仔,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行至蘭州時水土不服,不幸病逝。元朝在1226年冬滅西夏國后,將蘭州納入其版圖。為紀念這位死去的喇嘛,在白塔山山巔建佛塔一座堊飾如雪,并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并成為宗教勝地。
2
如果不是一直拾階而上爬到山頂,真不曾想到這里還有一個巨大的寶庫-----蘭州碑林,話說修建前,這里雜草叢生,荒無人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里因為有了蘭州碑林,而得以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人拜訪。
我在此駐足兩小時有余,深感于修建碑林之不易,這些碑文需要工匠付出多少的心血啊!聽說沒修建之前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各方人士,多方奔走,才使蘭州碑林得以實現。
歷史上許多碑林皆因戰爭損毀,今人無以窺其全貌,現今處于和平年代,又有幾人能夠感受到碑林作為凝聚的藝術背后的心血?
白塔山上的蘭州碑林,最宏偉的建筑當屬“草圣閣”,氣勢宏偉,氣宇軒額,蘭州的天氣本來就好,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草圣閣更顯得徐徐生輝。
為什么以草圣閣命名?因為歷史上有一位草圣叫張芝,就是現在的甘肅酒泉人,以草圣樓命名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看過之后,感到張芝一定是一個從小就很勵志的人,不然不能有如此成就。
張芝年輕時就很有操節,雖出身宦門,但勤奮好學,潛心書法,當朝太尉認為他將來不是文宗,就是將表,反正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潛力股。屢次征召他出來做官,皆被張芝拒絕,故有“張有道”之稱。他潛心研究書法,尤好草書,,其父張奐為方便張芝兄弟習文練字,著人鍛造石桌、石凳、于河邊,從此,張芝兄弟以帛為紙,臨池學書,先練寫而后漂洗再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為之黑,后稱張芝墨池。
3
轉了一大圈,終于餓了。
來蘭州不得不吃的就是蘭州拉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
走到哪里都有蘭州拉面,我作為一個老陜,本來就對面食情有獨鐘,這次一定要好好來一碗。蘭州的拉面是不分大小碗的,這與關中地區不同,我點了一碗蘭州拉面,說要大分的,拉面師傅說不分大小碗,但可以給你稍微加點量,不額外收錢,民風淳樸啊。
據說清代嘉慶年間“蘭州清湯牛肉拉面”已是蘭州的美味小吃了。關于拉面歷史不進行深扒,只需要知道蘭州拉面已經成為了一張城市名片,和蘭州馬拉松一樣,是蘭州威名遠揚。
吃飽喝足,逛好玩美,這一趟蘭州之行就要結束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曲終人散。人生就像一場旅行 ,不必在意目的地 ,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