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個小女生,趁設計總監不在的時候,給我截圖了一張設計稿:
“快幫我看下,我們總監說這個地方,違背了設計的原則,我只是按照我的版面風格,來把這個元素故意做延展切掉的。”
我說:“這個不是挺正常的嗎?就是元素延展而已,這哪里違背了設計原則了啊”
“我也不懂,不過設計總監說違背了應該就是違背了,幫我想想辦法看下怎么解決才能不違背。”
我說:“設計這份工作本來就是藝術創造性的,沒有什么原則而言,你按照你的想法做就好”
“不行啊,總監叫我改的,肯定是有錯了才叫我改的”
作為自由職業者,我很理解她的這種處境,這不像我們自由職業者,可以直接跟客戶進行溝通,因為客戶不在你的設計職業里面,你們只是探討如何把東西變的更好。但是人家設計總監比你高那么多等級,就算人家錯了,你也得說是對的。
在心理學研究上,這屬于“盲目的服從權威”,我們很少會對權威的話語或者行為進行思考,就下意識的順從,因為這個社會環境就是教導我們:順從權威是正確的,違抗權威是不對的。
就像米爾格拉姆所說的:服從權威人物的命令,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從小,家長,老師就比我們懂得更多,采納他們的建議是有用的,部分是因為他們有智慧,部分是因為他們手里抓著我們的獎懲。成年之后也是一樣的,只不過變成了老板,領導,領袖,專家,他們因為所處的地位更高的緣故,他們接觸到的信息也多權利也多。
所以按照正當的權威的愿望去做是有道理的。正是因為他們太有道理了,很多時候,哪怕權威人物說的完全沒有道理,我們也會照著去做。
這就可以說明了很多現實的問題:
為什么選專業,總是父母按照他們的意愿去幫你選,你有時無法抵抗;
為什么就算那些講課的人,都是書本上的東西,你不舍得花錢去買一本書,卻愿意花好幾倍的學費去聽課;
為什么上班工作的時候,老板領導們的失誤都是美麗的失誤,而你們一失誤就要扣工資;
為什么你總覺得主任醫師開的藥,就一定比副主任好,即便他們開的都一樣;
2.學會獨立思考,客觀的去審視問題
再講一個設計的例子,喬布斯的“蘋果”那個logo,估計被很多人說,那咬一口,簡直設計的是神來之筆,然后那些所謂的設計專家,會給你畫出那些精準的圓弧和給你編一個logo文化故事。
但事實是:只是喬布斯愛吃蘋果而已,跟牛頓沒有任何關系,至于為什么蘋果的logo會有一個缺口,只是為了讓那個蘋果看起來沒那么像"櫻桃",僅此而已。蘋果標志就是這樣誕生的。
有些設計師會覺得,蘋果公司的權威性擺在那邊,即便他隨便打幾個字在那邊,那些研究人員會說出一大堆所謂的空間設計理論出來。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提高警惕性,學會思考。并不是說我們完全拒絕權威,真正的權威人士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們都通過學習了豐富的知識和個人的生活經驗,有科學依據和自身實踐的。但是也要警惕主觀意識太強的專家型權威。這種恰恰是最容易誤導你的。
就像你生病了,總會去問一些人有沒有類似癥狀是怎么好的,然后他們跟你說要吃什么藥會好,這時你的心理的恐懼就會消失,因為那個人好了,權威就擺在那邊,你不會過多的去思考:“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癥狀有類似,但是不一定一模一樣,是否這些藥物真的適合自己的體質?”
3.學會判斷權威是否符合自己,你的執行力最重要
我印象最深的關于出書的一個小故事就是:
ZAC(最早做搜索的seo真專家)當時要出一本SEO搜索引擎秘籍的書,他老婆就對他說:“你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傳授給別人了,這樣真的好嗎?”
ZAC說:“其實1萬個人買我的書,但真正能去學的,而且能真正用心學會的,不會超過幾個人”
他說的很對,我買了他的書,一直都放在那邊,有用的時候拿出來用下,但是我并沒有因為這本書成為了搜索引擎的專家。
特別是現在知識IP越來越多的時代,好多的人,儲備知識都超過了自己能承受的范圍,每天給自己安排很多很多的課程,可是一段時候后,大多數人都開始覺得,好像學了那么多,但是工作生活還是沒有得到提升。當然有一部分是有用的,因為他們會從權威專家中吸取之后,結合自身的情況,去進行執行。
而不是單單按照專家給你的計劃表,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工作時間安排都不一樣的,你必須根據自身的情況去執行。
比如“日更”,我個人認為如果你不是把寫作當做的主職業進行賺錢養家的話,日更必須是不影響你工作的前提下,當然你一直會相信日更是:鍛煉自己的意志,日更是一種態度,可以養成什么21天的習慣,這些都是沒錯的,可是不要因為天天想著日更,上班時間分心,總是想著要回家更新文章,然后工作太多,又更新到半夜,結果第二天頂著熊貓眼去上班,影響了工作。
我是自由職業者,但有時會很忙的話,我肯定會放棄掉日更,這個跟放棄掉一天日更,就前功盡棄之類,不懂得堅持完全沒有任何聯系。權威之間矛盾也有很多,《高效能士7個習慣》的書本還強調,要事優先,先做重要緊要的事情。工作才是重要緊要的事情,日更是重要的,但是不緊急。你覺得哪本書說的對?你要相信哪個?
4.學會質疑這專家是否是權威的,說的都是真的嗎?
雖然現在是共享的時代,所有的人都在分享東西,錄教程等等。但是也是競爭的時代,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個體,很少會把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輕易的去分享,他只會告訴你一個大致方法,最重要的怎么執行的細節,都是模糊帶過的。
別人說了你不知道的事情,可能只是比你懂得多一點而已,不需要盲目的崇拜與服從他其他的觀點。
其實這條建議是給一些初學者的,就拿設計的例子來說吧,很多人說我想學設計,肯定第一件事是,要學會PS,因為在大眾觀念里,學會PS=會做設計。我們現在學校教育也是拿著工具書開始學起來。初學者會到處網上搜索教程,我發現所有免費所謂的專家教程,基本都千篇一律,都是介紹簡單的工具,然后弄個案例表演,底下一群新手就嘩啦啦的開始鼓掌。
雖然這些開課程的人會賺到錢,但是他們有的不是真正的專家,他們只是工具會的比你多一點而已,你去一些設計網站上看,那些上班設計師做的作品都比這些授課的專家好上很多。所以當時我學設計的時候,我看了一些這種課程后馬上就停止了。
因為我覺得這會誤導我對設計的理解,后來我定期都會花一些錢當做學費,去一些專業的機構去學習,有些是名人給你授課,他們的作品我們都是可以看到的,他們教的都是設計的思維,教你如何去思考一個作品的誕生,而非使用工具,去參考一個案例做出來的。
所以不管你有多么急迫的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也不管你是處于多低的職位等級。當你碰到權威壓力時候,要學會思考,只有你能在腦子通過自身的思考去認同或者質疑權威的時候,你才會成長,這種成長是一種思維蛻變,當你真正的遇到大事的時候,你就能沉住氣自己拿決定,而非被外界因素干擾。
不然就會像《后會無期》說的那樣:從小到大聽了那么多道理,我們依舊過不好我們的一生。
v
END.....
自律話題推薦閱讀:年輕人如何保持自律習慣?教你走出25個行動誤區,從此告別低效焦慮!
自由職業相關文章推薦:不做上班族,如何開啟你的自由職業之路?
hello,我是不戒,一位資深自由職業設計師,最近在更新關于《自由職業從0到1》系列文集,接下來會結合我自己的經驗,用(個人故事 + 經驗總結)的全新形式為大家更新這個系列。
我喜歡自由,也喜歡你的「喜歡」和「關注」,你也喜歡自由,不是嗎?
如果你也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看的不夠爽就《關注我的簡書》,就可以查看定期更新,也可簡信勾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