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國鋼琴家郎朗大婚,迎娶了他的公主——吉娜·愛麗絲。
這位比郎朗小13歲的姑娘,也是一名鋼琴家。除了音樂天賦、公主面孔、魔鬼身材,還精通德、英、法、韓、中等多國語言。
郎朗大婚的照片全網瘋傳后,人們紛紛贊美這樁姻緣:所謂美好,不過郎才女貌,但這一對,郎有貌,女更有才。所謂幸福,不過珠聯璧合,偏這一雙,珠無價,玉更連城。
我不懂音樂,不了解郎朗,但知道他的父親郎國任,知道是他的父親把他“逼”成了鋼琴家。
當年,郎國任辭職后帶著10歲的郎朗到北京求學,生活極苦,壓力和焦慮之下,郎國任對郎朗的要求只有一個:要當就當第一,要練就像活不過明天那樣去練。
可是,無論郎朗怎么努力,最終還是被老師拒收。面對貪玩的兒子,恨鐵不成鋼的郎國任,經常對兒子大發脾氣,還讓他在吃藥自殺和跳樓自殺之間二選一。郎朗也曾憤怒地用拳頭猛砸墻壁,用自我傷害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發泄對父親的不滿。
但,最終,父親的高壓訓練讓郎朗站在了世界舞臺中央,功成名就后的郎朗也最終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我們好多人都認為郎朗是天才,所以他才可以成功。的確,郎朗比一些人能更好地理解并演繹一些作品,但是,除了天賦,我們更應看到他自律的精神、扎實的勤奮、持久的努力。
郎朗的成功不可自制,也不可模仿,但卻讓我們懂得:任何一項成績的取得,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都離不開日復一日地反復練習,離不開單調無趣地多次重復。
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彈琴、跳舞、讀書、書法……可是,我們又覺得孩子學得很累,孩子也沒有興趣,我們更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于是,我們與孩子一起選擇了放棄。
可是,又有哪一項技能的獲得不需要付出努力和堅持?
放棄很簡單,可等到以后用到的時候再想起來學,就來不及了。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啊”;
18歲覺得英語難,放棄英語,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需要會英語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啊”……
想起一句戳心的話: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你本可以,只因你沒有努力,就錯過了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了更多更美的風景。
與快樂的童年相比,郎朗的童年很單一;但和我們疲憊的中年比,郎朗的中年更精彩。
小孩子如果在最該好好努力學習的年紀,放棄努力,選擇安逸,那么他將不會有精彩的人生。
所以,不要輕言放棄,放棄很輕松,放棄后的人生將很艱難。
想起某高中的高考百日誓師會上,校長的大實話: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你分數那么少,哪也去不了。數學,買菜用不到,但它卻可以決定你在哪里買菜。
年少的時候,總覺得讀書很苦,常常虛度光陰,其實,那是我們去看世界的路。
所以,我們一定要教育孩子勤奮努力,不負光陰,終有一天,他會明白努力的意義,會感激那個曾經刻苦努力的自己,而不是懊悔地說:我本可以,只是沒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