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昨天的作業,只看“想要但沒有、擁有但不想要”兩項。然后對你昨天寫下的內容分別進行排序。第一次排序標準:哪一項是你最想改變的?以此類推,你可以用A、B、C;1、2、3;最想、一般、最不想等方式排列。完成第一欄的排列之后,接著將第二欄的內容進行處理。
當你將這兩欄內容都進行排序之后,請用另一種方法來排列這些項目的順序。標準是:假設你實現了所有的改變,哪一個改變對你的生活影響最大?這可能是排在最前面的一項,也可能最初的時候是排在最后的一項。
【擁有卻不想要的東西】
最想改變的:
1.糾結焦慮、2.老爸的照顧周全、3.給自己任務太多、4.肚子消化不給力、5.拖延、6.愛忘事、7.易累
其次想改變的:
8.有時候房間或辦公室的雜亂、9.懶惰
第三想改變的:
10.小朋友的哭鬧、11.老公的直脾氣、12.頭發易油
接下來考慮假設你實現了所有的改變,哪一個改變對你的生活影響最大?
影響很大:
1.給自己任務太多、2.肚子消化不給力、3.易累、4.老公的直脾氣、5.糾結焦慮、6.老爸的照顧周全、7.拖延、8.愛忘事;
影響一般:
9.有時候房間或辦公室的雜亂、10.懶惰、11.小朋友的哭鬧、12.頭發易油。
【想要卻沒有的東西】:
最想改變的:
1.平靜的心、2.專心投入做每一件事不受打擾、3.足夠用的時間、4.自律、5.今日事今日畢
其次想改變的:
6.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快樂、7.有天臺看得見天空的房子、8.學會游泳、9.制定的計劃全部都完美完成
第三想改變的:
10.家里永遠清潔整齊、11.足夠的錢
接下來考慮假設你實現了所有的改變,哪一個改變對你的生活影響最大?
影響最大:
1.平靜的心、2.自律、3.今日事今日畢、4.專心投入做每一件事不受打擾、
影響一般:
5.足夠用的時間、6.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快樂、7.制定的計劃全部都完美完成、8.足夠的錢、
沒有影響:
9.家里永遠清潔整齊、10.有天臺看得見天空的房子、11.學會游泳
以下是自己的思考:
今天的作業還是蠻讓人深入內心的,可以理清哪些真正是自己需要的。
“哪一項是你最想改變的?”和“假設你實現了所有的改變,哪一個改變對你的生活影響最大?”這兩個問題,真的有很大的魔力,一下子把我很多紛繁的思緒拉了回來,看到自己的真實內心。
是啊,你以為自己念頭里想要的那么多,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讓自己存在于那么多雜亂的思緒和欲望中,努力去追尋,奮力去拼搏,到最后卻發現,這些并不是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只能感慨發現的太晚了。
所以,現在起,選擇做那些“對自己生活影響最大的事情”!
即:
001 不要給自己太多任務,越簡單越好,這點要向老公學習,做一個簡簡單單、執行力強的人
002 健康是寶。堅持練習呼吸操和瑜伽,可以再加一點運動。
003 任何事情不要考慮太多,直接去做就可以了。
004 不要輕易制定計劃,制定后就一定要做到。
005 把握自己的情緒。就像大海吸納一切,一切都是流動的。
最后摘錄下樹豐老師說的話:
大家的兩次排序過程可能截然不同,也可能完全一致,這個都沒有關系都是正常的。這背后的原因,大家其實可以自己知道滴,因為它就是一件具體的事情嗎?對自己的影響和自己想要改變的程度,你們心里最清楚啦
這周的作業主要是幫助大家探索自我,特別是探索潛意識里的東西,所以我基本上不會給大家具體確定的答案,因為這個答案最有資格,給出來的就是你們自己。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兩個排序,整點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排序,不管結果相同或者不同。
嗯,確實,每個人不能代替別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最了解自己,即使是心理咨詢師,也只是通過有技巧的提問的方式讓服務對象自己找到自己的路。
有句話特別經典,像繞口令,“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所以,你以為你想要的就一定是你想要的嗎?你以為你不想要的就一定是你想要的嗎?很多時候答案是否定的。
對的,所以不僅今天要這樣問問自己,以后隔一段時間,就要再這樣問問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偏離了航道。
舉例:幼兒園放學后,小明對媽媽說,小王特別好,因為他把他的玩具分給我玩;小李特別壞,他竟然搶我的糖果吃。
再舉例:成人版的小明說,我想今年讀二百本書(因為我看到小王的年度目標是讀一百本書,我要比他多一倍。);我打算放棄我的心理咨詢師考試了(因為我今天見了一個做心理咨詢的朋友,她說她給人做咨詢特別痛苦。)
嗯,我們看到的并不是全部,別人表現的并不是別人。我們的想法并不一定是我們真正的想法,別人的感受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
So,永遠問問內心的那個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當你和內在的自己想要想做的完全一致是,那就是知行合一,那時的你,會調動出與身俱來的巨大能量,一切都會變的很好。
當然,在這個合一的過程中,也很好,人生就是這樣,無論是學習、生活、結婚生子、人際、物質,就是一個不斷追尋自己的過程。
Just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