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除夕。
除夕,除昔,放下過去,放眼未來。
上一篇日記,在朋友圈引發了大討論,現在平靜地來看,的確是情緒所主導了全文。朋友們紛紛勸慰我,尤其有兩位朋友的話讓我有新的領悟和反思。其中一位朋友也即將成為一位二胎媽媽,她客觀地指出了我對桐桐的要求過高,而孩子本身的能力并沒有我想像的強大,建議我心胸放寬廣一點,家里的事也不要全部扛在自己肩頭。認真想想,自己的確有這個問題,對桐桐要求過嚴,且屬于自責型人格,總將各種問題的原因歸咎于自身形成心理焦慮,加上生完了橙橙之后才開始真正走進生活的雞毛蒜皮,開始為孩子教育成長、為雙方父母養老做打算和計劃,心理上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整個身心沒有放松下來,又陷在帶娃的日常瑣碎中,完全沒有了曾經的灑脫豁達。還有一位是大學同學兼好友,告訴我要給彼此成長的時間,誰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為合格的父母。我才意識到自己真的有點著急,忽略了給寶寶和寶寶爸爸成長的時間,也感謝所有朋友們的支持。當然,我依舊希望和寶寶爸爸共同努力,希望寶寶爸爸化言語為行動,不光成為合格的父母,更要成為優秀的父母,言傳身教,培養出兩個優秀的孩子。
舊的一年結束了。感謝兩個寶寶,讓我這個曾經“風一般的女子”(同學評價)從不羈走向踏實,讓我這個喜歡風花雪月的文藝女青年直面生活的柴米油鹽。說起來有點搞笑,我認為自己是書讀多了的原因,生活在形而上中,普通的大家都明白的生活常識、人際交往等等,在我這里反到成了難題,我得認真地去學習和模仿,可生活不是書齋,一不小心就用力過猛了。
除夕這天,陪老爸貼春聯、粘窗花、掛花燈,陪老媽搟面皮、包餃子,陪桐桐摸花燈、看花炮。看著喜慶的春聯窗花,看著美麗的煙花燭火,吃著美味的餃子,餃子里我和老媽隨機包了六個硬幣,被我一人吃出了四個,得到了新年得財的好意頭,這個年,因為這些小細節充滿了家的幸福味道。守歲到深夜,又打醋炭、啃豬蹄咬鬼、各種搶紅包,除夕夜就這樣過去了。
和桐桐爸爸視頻通話時,桐桐給爺爺奶奶拜年時大聲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給我給錢”,我們大笑,趕緊澄清,可沒有給桐桐教過最后四個字。
2017年1月28日。
初一,初升。一切都是新的,希望自己在未來也迎來一個嶄新的自我。
橙橙這幾天出牙,比之前有點鬧。但小寶寶的能力不可小覷,已經將周圍的親人認得很清楚了,見到熟悉的面孔就咧著嘴笑。除夕夜看到院子里的彩燈,手腳并舞,嘴里嗬嗬有詞激動不已。
晨起,給兩個寶寶穿上新衣,一整天都和兩個寶寶一起度過。桐桐真是個暖男哥哥。
下午時分,我陪桐桐在小客廳亂玩亂跳,橙橙醒來哭了,我還沒反應過來桐桐就蹬蹬跑過去,爬在坑邊拍著橙橙,邊拍邊說“沒事,別哭橙橙,哥哥陪著你呢。”我一時感動一時心酸,感動于桐桐的暖心,心酸于桐桐原本百分百的關注被分走。
其實桐桐也經歷了一個逐漸接受轉變的過程。橙橙四十來天的一個晚上,桐桐爸出去了,桐桐非得媽媽陪睡覺,可我要給橙橙喂奶,說了幾遍,桐桐就伸手過來想把橙橙從我懷里扔開。我很嚴肅地告訴他,我是他和弟弟兩個人的媽媽。他可能是第一次明白了兄弟的含義。
到景泰娘家后不久,有一天,姥姥抱著橙橙,我陪在桐桐身邊。桐桐突然問姥姥,“姥姥,你有沒有奶?”我們才發現桐桐依然希望獨占媽媽,讓姥姥抱橙橙喂奶。
隨著橙橙漸長,兩人漸漸可以互動了。桐桐每天都要親近地逗會兒弟弟,偶爾來串門鄰居開玩笑抱走橙橙,桐桐總會很大聲的說“不,肯定不!這是我弟弟,你再去生小弟弟。”晚上睡前,桐桐和爸爸視頻,各種玩鬧表演,結果一不小心把腦袋碰到了墻上,哇哇大哭,嘴里還說“我堅持不住了”,真的碰疼了。視頻完沒一會兒又上蹦下跳地玩,橙橙哼了一聲,趕緊跑過來拍兩下,說:“橙橙,以后哥哥給你買車玩,你看哥哥好不,快謝謝哥哥。”我握起橙橙的小手做揖給桐桐,結果把橙橙惹得對著哥哥大笑出聲,桐桐笑得更歡實了。
放松,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不要盯著些許小事和不如意,是這兩天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