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
僧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
士子曰:“是兩個人。”
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
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
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 ? ? 這是明代文學家張岱所著《夜航船》序言中的段子。大體意思是僧人和士子共同乘坐夜航船,漫漫長夜無心睡眠,兩人便聊起天來。士子自負甚高,天南海北夸夸其談,僧人被他的氣勢所懾,曲著腿躺著。僧人慢慢聽出了破綻,便問士子道,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士子答曰兩個。僧人又問,那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士子答曰一個。僧人笑著說,那這么說來我先伸伸腳吧。
? ? ? 澹(tán)臺滅明是孔子的弟子,復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魯國武城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而堯舜是在黃帝以后,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出現的兩個品德高尚的首領,關于他們“禪讓”的故事,古書中亦有不少記載。這樣說來,士子把澹臺滅明說成兩個人,而把堯舜說成一個人就有些貽笑大方了。起初僧人拳足而寢,表明了對于士子的敬畏,待兩問過后伸伸腳則是發現士子不學無術后,不再給予他尊重的一種表現。寥寥數語,兩人的形象便躍然紙上,好不生動。無怪乎張岱在序言中第一句便說“天下學問唯夜航船最難對付”。
? ? ? 大家可以把這則小故事當個段子會心一笑,但是也可以從中學到一些道理。我們平時要多積累多學習,須知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說不知道遠比不懂裝懂受人尊重。如果不是提前做了功課,我一定會把澹臺滅明讀作詹臺滅明,日后和別人聊起天來,不免也讓人做伸伸腳之舉,細細想來不禁莞爾。另一方面,我們要勇敢的伸伸腳,不要迷信所謂的權威,重視知識的日月精進,不然便是有“伸腳”的空間,卻依然會“拳足而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