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黎
解憂雜貨店的每一章讀起來都很溫暖,只不過這一部分的溫暖與前兩章還有著明顯的差異。如果說前兩章是信紙兩端的溫暖的話,這章則是忽略信紙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也正是這一章,真正的回信人從三個小偷變成了浪矢爺爺。
浪矢雜貨店收到過很多無厘頭的問題。類似于不學習怎么得一百分啊、類似于去哪里學猴子說話啊等等。面對這樣的問題浪矢熊治和浪矢貴之有著不同的看法。浪矢熊治也就是雜貨店的主人決定一字一句地讀、一字一句地寫回信。而浪矢貴之則覺得這件事很小兒科,認為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問題不值得被深思熟慮地回答。
兩種完全不同的思想,兩種風格迥異的行事方法使得父子兩人有了更多的交流。浪矢爺爺收到了三十多封無厘頭的來信后,一一回復,雖然兒子不解,卻沒有真的出手阻攔。浪矢熊治拿著那句“謝謝你、對不起”的回信后,整個人的臉上都閃著光輝,那是只屬于付出者的幸福光芒。
浪矢熊治說,無論是真的有煩惱還是做惡作劇,他們的本質都是心理破了個洞。他說,人的心聲不能被忽視。
在我當作文老師那兩年,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她是真的一丁點作文 都不會寫,好詞好句堆不出來也就罷了,連普通的流水賬寫起來都費勁。而且這個孩子的聽課狀態很一般,常常自己走神或是在課上呼呼大睡。
有一次我忍不住心里的生氣,剛剛要開口責備她的時候想起了我的中學老師。那是一個非常溫柔的女老師,她從來沒有過分苛責過任何人。哪怕有人不寫作業惹她生氣她也會說“你承認自己沒寫,而沒有謊稱沒帶,你是誠實的,我不怪你。”
于是,下課后我單獨留下了這個小女孩,和她聊了聊上課走神的問題。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發現原來她的家里特別亂。她的母親除了有他父親之外,還有一個男人。她的父親整日打牌酗酒,晚上回來就大吵大鬧撒酒瘋。每每父親出去賭出去喝的時候母親都會把第二個男人找過來。有時候孩子的父親也會發現妻子與那個男人的奸情,結果就是對妻子拳腳相加,連孩子也一并懲罰。
她是哭著說完這些的。我看到她臉上的淚水,但是我沒辦法理解她內心的苦楚。因為我有個健康而普通的家庭,雖然有過這樣或者那樣的變故,但是我的家庭組成是健康的,我感受不到小孩子的壓力,甚至沒辦法用我二十年來的經驗謊稱自己能夠感同身受、能夠理解。
小丫頭留著眼淚和我說,“老師,我昨天一夜沒睡,躲在柜子里面聽外面打架。所以今天走神了。”說完她撩開裙子下面的腿,一條長長的劃痕猙獰在白皙的皮膚上,結痂的血跡為其著色,這是她躲進柜子里時被釘子劃出的傷。
時隔多年,每每想起這個小女孩我的心里都是懷著愧疚的。我只是一個補習班的小老師,沒有過問她家情況的權利,也阻止不了她家的復雜關系。我沒辦法勸解她的父親不要酗酒,也沒辦法勸他們離婚。甚至沒辦法把小女孩接到自己身邊生活一段時間——我只是一個課后班的老師,有什么資格啊!
我都做不到,除了傾聽。從此我和她有了一個約定,她有什么不開心的想不通的或者不好意思當面和我說的都寫在一個筆記本上,每次補課的課后我會寫下我的看法和建議。她那帶著拼音和語法錯誤的大字在左,我的微微連筆的小字在右。
我想,內心的東西需要有突破口,我想,我能做的就是這樣一只垃圾桶,而且還是有溫度的智能垃圾桶。
讀解憂雜貨鋪后我才知道,自己曾經的做法和浪矢熊治是多么多么相似。不同的是,我和小女孩是師生關系,而浪矢和他的咨詢者是真的陌生人。
解憂雜貨店的第三章有個母親,她本有不孕癥,但是上天賜恩給她一個懷孕的機會。為了母親的夢想她選擇把孩子生了下來,但是她的生活卻變得一團糟。每天不得不打很多工,不得不特別特別辛苦。而她做這么多都僅僅是為了給孩子買奶粉。當其疲勞駕駛車子駛向大海的時候,她的舉動也是托起孩子的生命,讓自己沉入海底。
這就是母親,可以為子女犧牲的人。這就是母親,為了孩子可以連命都不要的人。
在我與補習班的小女孩無數次交換筆記本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她的母親其實與解憂中的母親有著很相似的特質。為了讓小女孩有個爸爸,她選擇忍受丈夫的家暴和酗酒。為了讓小孩有個真的如父親一般的長著,她選擇和另一個男人交換心意。從小女孩的筆記里我看得出,男二每每去找她媽媽她都會很開心,她們總會吃一頓豐盛的午餐,母親也會喝點小酒。哪怕母親的做法被丈夫發現,她受著丈夫的暴打,但是從不反駁。過后又會繼續做之前做過的事。
這樣的家庭,復雜又可嘆。仿佛置身于上個世紀,但的的確確發生在以貳零開頭的年代,而且是二零一四年。
離開那家補習機構前,小女孩退學了,是她母親來辦的手續。從筆記里我知道,男二已經和他的老婆離婚了,小孩的母親和小孩的父親也離了婚。兩個破碎的家庭,卻也算是圓滿。可惜啊,退學那天小孩自己沒有來:最后一封回信還沒有遞交給她的手里,而她已經從我的生命里走遠。
小女孩的最后一個心聲是,“老師,我舍不得你,但是我爸媽不想讓我補了,我媽要跟劉叔跑南方去,我該怎么辦?”
“未來會有很多美好,我只是所有美好中最不值一提的一個小片段。新的環境你會遇到新的朋友們,也會有屬于你自己的安靜夜晚,老師祝福你,帶著思念祝你幸福。”
——這是我未能寄出的回答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