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金融競爭越來越激烈,信用社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一如既往地被動,將難以發展自身,唯有走出去,主動營銷,方能長久擁有“農村金融主力軍”稱號。一線工作半年多,我也深深體會到了“走訪客戶”的重要性,期間也遇到許多的冷眼相待,但更多的客戶還是對我們的走訪舉動表示支持與肯定。
一、巧妙處理——投訴變股東
午后,嘈雜的營業廳變得清凈許多。
“怎么你給我的利息少了一千多?”一客戶急匆匆地來到我的窗口。
這位大哥姓鐘,幾分鐘前剛取完一筆定期,怎么又回來了?我拿過定期存單一看,頓時明白了,原來他在我社存了張三萬三年的定期,我幫他取的時候剛滿四年,最后一年就算活期了,但客戶不知情,解釋了許久,客戶依然咬定是我沒有告訴他才造成他的損失。下午還投訴到領導那里去,要求我社賠償他一半的利息損失。
為緩解客戶心中的怨氣,第二天我主動找到他家做解釋工作,經過幾番交談,原來鐘大哥是魚塘村的種煙大戶,在我社和其他銀行都有定期存款,是多年來種煙換來的血汗錢。作為農民家庭出身的我,深知種煙的勞累,對這件事也深感內疚。
突然靈光一閃,我聯社現在不正遇“增資擴股”么,一年收益13%呢,何不推薦他購買我社股金,以獲取更大的收益。于是我們開始從“每年分紅”和“股本增值”兩方面和他的“定期存款收益”作分析對比,如果購買我社股金,他的這筆定期不到沒有損失,反而每年多賺幾千元。鐘大哥也是個有理財頭腦的人,自知其中的道理,終于喜上眉梢,不但釋懷了心中的怒氣,還從其他銀行提前支取了一筆定期存款購買了我社3萬股金。
很多時候,客戶需要的或許不是誰是誰非,而是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法。多走一步、靈活處理,或許就能化解矛盾,重新得到客戶的認可。
二、深入了解——貸款變存款
王老板在當地經營電腦維修店多年,09年因進貨需要在我社借款9萬元,他得到資金后充實了店面,增加了業務種類,加上店面地理環境的優勢,生意已經進入成熟期。借款雖未到期,就已經提前償還了6萬元本。通過貸后檢查了解得知,剩余2萬元本金也于近期還清。按理說:這樣的客戶,流動資金較大,生意又好,存款應該較多。但其在我社賬戶顯示卻并非如此。
通過一進步交談,原來王老板已于09年在郵儲開通了網上銀行,大部分貨款都是通過網上銀行完成。我當即表示:信用社也已經有網銀了,并且非常的方便快捷,加上你店面離信用社很近,如果使用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我們會過去幫您弄好。王老板笑了笑說有時間再辦理,我心里明白,看來他并沒有打算在我社開通。
過后,得知王老板在經營電腦維修店的同時還開了間小網吧,平時殘鈔比較多,我又利用收殘鈔這個機會和他接觸了幾次。最終王老板不但幫我社完成了幾千元的殘鈔任務,還開通了我社“網銀”“短信通”等多項業務。
是的,走訪并不是盲目地“聊天”,我們必須有目標、有計劃地走訪。只有了解客戶,才能懂得客戶的需求,才能更好才為客戶提供服務。
三、用心服務——合作更長久
“人人發超市”的葉老板,是我社的老顧客了,不但安裝了我社兩臺POS機,超市的十幾名員工的工資也在我社發放。
營業廳內,“不好意思,這些零錢已經有人預定了”柜臺解釋到。
“明明有零錢都不換給我”葉老板怒氣沖沖地離去。
咨詢同事后才了解到,原來他今天來換2000元零錢,看到柜面上放著幾疊零錢卻沒有給他,于是生氣地走了。不久,網點主任走進來,大家才知道原來葉老板就是預訂零錢的那個人,只是剛剛葉老板進來時沒有說清楚,才造成這場誤會。
第二天一大早,網點主任就親自帶著我把2000元零錢送到葉老板辦公室,并作了解釋工作。葉老板也不是無理取鬧的人,不但贊賞了我們信用社服務態度的進步,還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通過這次走訪,我們還了解到,他也開通了我社網銀,但使用的介質是“口令卡”,日交易額限制在1萬元,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于是,我們立即建議他轉換成“U盾”,日交易額最高可達50萬元。
幾天后,葉老板特地帶著身份證來到我社辦理了“U盾”,還邀請我們過去他辦公室喝茶呢……
通過這么多的“故事”,我總算明白了,走訪客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效果也并非能夠立馬見效,這需要我們的堅持。基層一線,雖然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服務,“用心服務,真情無限”,如果我們真誠地為別人付出,就算冰山也會被融化,如果我們待每位客戶像親人,那客戶和我們又怎能不親如一家呢?
— 本文完 —
我是猴子稱王。
一名銀行資深民工,堅持用最客觀、最易懂的文字談金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