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慶幸,從小到大我身邊都會遇見成長的貴人。今天,我很懷念我大學時候的一位老師,他是我人生的導師,也是我成長的一個貴人,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我只想跟他說一句,希望天堂不再有病痛的折磨。
高中時候我學習并不好,哪有物理化學還不錯,數學卻一塌糊涂的學生,而我,就是這樣,所以老師預言,秦李丹,估計大學更適合她。我就這樣,帶著這句話,進入了大學的校園,當時我們的專業是,教育技術學,或者,現代教育技術。聽著這個名字,好像大家肯定一頭霧水,這是個啥專業,以后出來能干啥?我剛開始也不知道,我就清楚,我進了大學校門,一定得有目標,把高中時代因學習丟掉的自信心全撿回來。就這樣,我開始了大學的生活。散漫自由的大學生活在我看來就是浪費青春放光芒,我的大學生活緊張充實,都在各種比賽,各種活動,各種考試中度過,記得每天自己背個書包,清早起來找個沒人的地方背英語,找個人少的地方上自習,獨來獨往,孤獨而不覺孤單。
令我感興趣的課我仍然記憶由新,第一學期,開設了攝影課,第一次進入階梯教室,我的貴人老師給我們講攝影基礎,這是我們系的副主任馮紹亮,敬業且富有魅力。每次攝影課我們都極為期待,理論知識很書面,專業性很強,很多聽不懂,但是我都努力背會,記住,而且認真上交老師布置的作業。從這位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認真。攝影實踐課,教我們調節相機,練習取景,練習拍攝站姿,講解各種拍攝技巧,模擬拍攝,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導大家做一個富有情調的攝影師。他上課時精心制作課件,把他自己平時的攝影彩風作品做成課件給我們分享,哪個照片曝光過度,哪個照片快門速度太低等等讓我們通過舉例感受不同設置引起的不同畫面效果。他是敬業的,他手中的相機就是發現生活真善美的眼睛,在平日的工作中,旅行中,在大街上,在任何一個角落,攝影,是他的愛好,是他的追求,他的認真感染著我,他的高標準嚴要求感染著我。
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2008年河南省師范生教學技能比賽,我有幸作為學校的幾個學生之一參加省里比賽。這個過程是煎熬的,煉獄一般。每天晨起就是帶著稿子找個空曠的地方練習,每天就是抱著教材一頁一頁的閱讀,學習,可是,大學生終究沒有一點實踐經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始終困擾著我。我的教學設計,我的課件制作,我的才藝展示,每一項都非常困難,我快要堅持不住。記得老師帶我去河南師范大學附中拜訪了一位有名的老師,他看著我的教學設計,從頭批到尾,我蒙了,馬上要比賽了,所有的內容幾乎快被推翻,我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不耐煩,托著下巴聽著那位專家講著。臨行前,我的導師沒有及時走,對我說,無論什么時候,要學會傾聽,要對別人的建議專注的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自己虛心上進的表現。接著又給我講了他經常講給他的女兒的故事《一只紫砂壺》,在壺蓋不見的時候幸好還有壺身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生活和學習的希望,認真起來,這是一種狀態。從此,我再也不敢大意,用嚴格要求的自己。我的導師,對所有學生攝影作品的高要求,對學生課件制作的嚴標準,嚴到關注每個字體,是否為圓角或半角,色彩搭配是否協調等等,他都關注。
這是中生命的狀態,認真生活,追求興趣,用相機當做自己的眼睛,記錄人生的美好。專注自己的職業,專注自己得學生。我想,這就是認真的境界。畢業以后,我時常回想起敬愛的教育科學系副主任馮紹亮老師,想起他的教導,想起他拍的那么多照片,想起參賽階段他對我特殊的教導和照顧,讓我學會了關注細節,做一個踏實認真的人。緬懷恩師,師恩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