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十五 今日內容來自第八章
聆聽的力量 P185
新的思維需要成長的空間。當舊的信仰擠出新思維,那么舊的思維就會枯萎、消失。傾聽別人,幫助人們剔除一小部分現有的想法,使他們的大腦有空間接收新的思維。當你傾聽另一個人說話時,對方也在聽自己說話,有時候這已經足夠讓對方改變他們的想法了。
很多人認為自己懂得傾聽,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或者他們并沒有認真聽。關于“聽”,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定義,是一個客戶告訴我的,他說“聽,就是等待輪到我們說的機會。”至少他是誠實的。
聽,就要多聽,要有技巧地聽。但是在這個只看重看得到、可測量結果的世界描述“如何”是非常困難的,導致我們失去興趣學習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聽的技巧。 “積極聆聽”強調的是有效聆聽。但要將聆聽視為一種行為技巧又過分強調了可觀察行為,如眼神接觸、點頭、反饋性復述。所有我們所學的這些膚淺表現都是“偽聆聽”。誠然,學會這些在聆聽中的表現是很不錯的技能,假裝聆聽也比什么都不試要好。
通常情況下,那些看得見的、可度量的技能,需要經過現代常用的各種考核形式和“結果導向型問責”。但是,真正的傾聽是無法這樣測量的,因為它要比其他可度量的技能深刻得多。
當我最近在布達佩斯談及這個課題時,一位坐在教室后面的女士舉起手說:“聆聽就像性愛?!背晒ξ宋覀兊淖⒁饬笏^續說道:“如果有欲望,怎么會沒技巧呢?
如果你想感化某人,去改變他對某事的想法,真正地聆聽比假裝在聽更有效。真實聆聽有一種深層次、變革性的力量。嘗試回憶一下從前當某個人很認真地聽你說話,你大概也會記起你慢慢地放松心理防御,最后完全信任對方吧。
被認真聆聽所獲得的安全感可能會讓你真實地表達你做了什么,你不明白所處的狀況和自己的想法以及行為。真實聆聽允許你大聲地坦承你內心的不確定。當你到達人們隱藏不確定的內心深處,那就更易具有影響力了。固定的已知因素難以形成和塑造,未知因素卻可延展和彎曲根據你聆聽時所反饋的態度,人們能感覺到是溫暖、值得信任還是冷酷、虛偽。
P197
如果你希望通過聆聽對方的故事促使他檢驗自己的思想,那么你必須充滿尊敬和好奇心。如果你因為“這些老生常談的故事早就聽過無數遍了”而選擇拒絕聆聽,你就是個偽聆聽者。優秀聆聽者聽到的不會是一樣的內容,他總會從一樣的故事中聽出全新的意義。
「I,重述知識」 優秀聆聽者和偽聆聽者的區別是什么,他們有哪些主要特點?
“積極聆聽”強調的是有效聆聽,讓訴說者暢所欲言,甚至在過程中他啟動了自己的思考,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探索去解決的方向。在聆聽的時候保持好奇心和尊重,即便已經聽過的老生常談也能聽出新的意義。
“偽聆聽”過于強調技巧,將聆聽看作一種可觀察行為,而非側重聆聽本身。 “偽聆聽”者并沒走進訴說者的內心,對于自己知道的故事和情境表現不出耐心,甚至拒絕聆聽。
「A1,激活經驗」 請描述你見過的優秀聆聽者和偽聆聽者,并舉例說明。
我和我孩子同學的媽媽劉姐一起報了個攝影班,每次上課或參加活動遇見后我們之間的溝通交談總是很愉悅。每次我說什么事的時候,她總是認真聽,不打斷,并且還會同理我的感受,這一點讓我很愿意和她交流。我覺得她是個優秀的聆聽者。
同樣攝影班還有另一個影友,和她交流的時候她會經常扯到自己身上,在聽著別人說話的時候,半中間就引入了自己如何如何,對別人的事不以為然,不夠尊重,愛表現自己,不懂得聚焦別人,不是太愿意和她聊天,她是個“偽聆聽者”吧。
「A2,規劃運用」 給自己現在的聆聽水平打分(滿分10分),預計三個月后你希望達到多少分,請做一個規劃幫助你實現。(注意行動計劃要具體,并且多針對自己目前在聆聽方面欠缺的。)
我目前的聆聽水平自評分:6分。預計三個月后我的聆聽水平達到9分。
規劃:1、在聆聽別人時,尤其在聆聽孩子時,以好奇心和尊重的心態,不能半截打斷,“我已經知道了”而停止聆聽;
2、對別人訴說中的事,不打斷聽下去,即便自己有不同的或者更好的看法,都要等對方說完;另外在贊同別人所說的內容后,切忌將對方作為跳板,引入自己的故事而滔滔不絕,將聆聽者變成了表達者。
3、在別人說完一件事,我的反應應是:一、繼續提問還沒有明白的問題,以開放式提問,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什么地方什么背景為什么等,傳遞給對方我想站在你的角度上去體會你的感覺;二、復述他的話,求證自己是不是完全聽明白,理解無誤;三、以升調復述他的話,即將陳述句變成疑問句的語氣,比如他說“我覺得我沒有信心做好?!睆褪鰰r,“你覺得你沒有信心做好?”他很有可能接著說下去為什么沒有信心的原因和情況,從而加深彼此的交流,讓交流更有溫度。
4、在聆聽專家級別或者給你建議和知道的人的意見時,虛心做記錄備忘,以示尊重,對方可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補充閱讀(提問是幫助聆聽的一種方法,所以補充在這里。) P190
好的聆聽可以讓他們再一次回想他們的故事,回頭思考他們先前的結論,反省總結,再得出新的答案,糟糕的聆聽,咄咄逼人,將侵略對方的思維并攻擊他們的漏洞。
激進的聆聽和治療式的聆聽可能會提同樣的問題,但區別是他們會用不同的語調。當你引導人們向你訴說他們的故事,類似的問題如:最后一次發生是什么時候?在哪里?在場的有誰?接下來發生了什么?用一種非常真誠的語調,讓對方知道你確實非常想從他們的視角看到些什么。
你的目的是讓他們的內心回歸到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復述出來,并且不要講出最后的結論。當他們再回想到那個時候,他們就自然而然會有新的答案 例如,汽車銷售員向客戶推銷一種有購買優先權的租賃,而對方聲稱“最討厭租賃”,這時聆聽比說服更有效。銷售員可以這樣問:“你曾經經歷了什么才會讓你這么覺得的呢?”或者:“你聽說了什么故事讓你覺得汽車租賃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果汽車銷售員一直堅持只聽不說,那么最后他至少可以了解到這位客戶對租賃到底有什么不滿;最理想的情況是以客戶的回應結束:“我猜你這邊的租賃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和我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