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一個多月后,某天,無意中點開前任的頭像看朋友圈,發現突然之前的所有post都沒有了,只剩下一根線了。突然腦子一片空白,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被拉黑被刪了或是被屏蔽了嗎?
突然覺得微信的設計實在是非常殘忍!感覺微信是個非常神奇的工具,當初偶然認識后是通過加微信建立的connection,戀愛的時候微信是比電話頻率更高的工具。現在又是把微信直接刪掉了。這種感覺像去掉一些對無用的東西是一件很讓自己愉悅的事情,就好像扔掉垃圾的感覺一樣,而自己就從那個最親密的人變成了那個毫無重要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垃圾一樣。
和平分手,沒有深仇大恨,也沒有利益糾葛,雙方也不是那種愛在朋友圈秀恩愛的人。雖然分手后沒打算要再聯系,但覺得曾經是最親密的人,總比微信朋友圈里那些因為一次性的業務等加上的人具有充分的存在的理由吧。
慢慢地理性的人淡忘就好了。我一直以為,真正的釋懷是不動聲色的,
不拉黑不刪除不屏蔽,一切如常,只是自己的心里再也不起波瀾。
也是是我太高估自己了。當得知可能已被刪除或者屏蔽的瞬間的時候,那一瞬間,大腦一片空白,一陣心寒,感覺很委屈,不是想象中的波瀾不驚,而是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內心已經演了好幾出戲了,試想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感覺刪好友,拉黑這種事是最后的一次報復,而且還趕在了我的前面。
冷靜地想了想,可能有2大類可能性:
1.既然分手了,老死不相往來,我不愿意再看到關于你的任何消息,包括共同好友的點贊與評論, 是一種打擾和折磨,眼不見為凈。
2.有了新歡。再也不想看到舊愛了,也順便給新歡表個衷心。
想明白了后,嗯,不過分,只是顯得幼稚罷了。
想來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之前討論過這個問題,ex曾經還說好幼稚,他分手也不會拉黑刪除,顯得很幼稚。現在只能呵呵了。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
就看你怎么想了,你釋懷不了被對方拉黑這件事,但是拉黑你本身就說明,更加不能釋懷的人是他啊。
也許,不打擾也是一種溫柔。刪除拉黑屏蔽可能也是最利人利己的一種方法吧。
傷口這種東西,晾著反而好的快,憋著容易感染。
他不想再看到你的消息,也不想你再去關注他。這其實對兩個人都好。刻意忘記只會記得更牢。
不想給自己念想,也不想給對方念想。不想給對方以后的戀愛造成任何負擔,也不想對方給自己以后的感情生活帶來任何麻煩。
這么想來就釋懷了。突然還想說句謝謝,不送!
最后好奇心害死人,還是想知道到底是加入黑名單?刪除好友?還是屏蔽?畢竟程度是不一樣了。
發了個”1”作為測試,果然給我一個意料中的感嘆號,某某某開啟了好友驗證,你還不是他(她)好友。請先發送好友驗證請求,對方通過后才能聊天。
有點失望,內心還是有些小期待沒有紅色的感嘆號,只是屏蔽而已,沒有刪除我們的好友關系。但是,也還好,出現的提示不是對方拒收了你的消息。傷害指數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
嗯,就這樣吧。所有的人和事,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離去的都是風景,留下的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