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書之后,淚流滿面,以為止得住的淚水,在一波波綿長的離別中徹底崩潰。
張嘉佳不愧中國最會講故事的人這個稱號,可能他作的詞不華麗不押韻,確一直在訴說一個個故事。有人講,如果你想告訴另一個人一個道理,最好的方法不是雞湯或者勵志,而是跟他講個故事,不管什么感情,換成故事,他都能理解和聽懂。
這個故事有我們的影子,有那個平凡卻努力依舊平凡的自己。劉十三在邊遠小鎮自小為自己的目標自律到令人發指,結果在人生第一個最重要的路口就跌倒。原來不是努力和自律就可以考上清華北大,原來堅持就是保持平凡。
遇見喜歡的人,經歷愛情的美好,又在失戀與工作中一次次跌倒,生活就是這樣不斷的刷新自己的下限,破碎各種偉大的夢想。
好像說到這里,平凡的人生就只能甘于平凡。只是在一個個平凡的身邊,依舊有著平凡的人陪伴著我們。那些你因為打擊和失落而忽略的人,其實從未遠離。你看智哥,沒有大起大落的夢想,在小酒館開啟自己的演唱會,小夢想也有小舞臺,平凡的故事也有堅持的精彩。再看程霜,那個拖著自己將死之軀從小愛到大的人,只因為喜歡便堅持了一生。球球雖然還小,卻在不堪的命運中活著自己的倔強。最后王鶯鶯,這個用一生愛著唯一親人的外婆,抱歉,我提到這兩個字就會忍不住淚,雖然我的外婆沒有王鶯鶯這樣的口才與脾氣,但是她愛著身邊每個人的方式和對病魔最后的抗爭,都是靠信念堅持下來。對,我又提到了堅持這個字眼,每個人都在堅持自己堅持的故事,平凡的人生不止是等待和探索,也是一次次的自我肯定與成長。
這個故事并不復雜,每個人的歸宿都看似美滿,實際也就是我們茶余飯后街坊鄰居口中的生活。但是越平凡的故事越容易感同身受。劉十三賣了一千份保險,學習什么的不行,就寫作還好。于是在找尋自己人生的轉折時改行寫了本書。我也沒什么特長,也在開始學習寫字,不做大的期望,只希望能平平淡淡的寫完一些故事。
總結來說,這不算一篇書評,因為我是很討厭劇透的人,故事在每個人心中的影子都不一樣,你要自己去看去感受,看完后我們再來談談自己的故事,就是很好的結局。嗯,這是一本前半段讓我學習寫作手法,后半段讓我淚如雨下的好書,就此推薦。最后我再講個故事,關于我那個王鶯鶯的故事。
很巧,我的外婆姓劉,但是她的名字不太好記也比較符合上世紀二十年代農村里起名的習俗,一個生肖龍一個女子排行的娣。
外婆沒有開小賣部,之前給國營單位面條廠工作,退休后,在我們大院開了自己的面條鋪,自己壓自己賣。小時候最喜歡放學后去面條鋪的抽屜里翻零錢,偷偷拿一塊兩塊買零食,想我姥姥這么摳門的人肯定記賬,但是小時候外婆卻從不說我,還經常背著老媽偷偷給我零花錢(MD,淚點有點低,想起來又忍不住了。。)
后來外公生了病,癱在床上十幾載,而我只是偶爾去探望,外婆從來不要求子女去幫忙照顧,在醫生口中堅持不了太久的外公,因為外婆的照料,兩個人硬生生的改了生死簿。外婆有疝氣,因為要照顧外公從來不去醫院,靠著一個布袋兜著,有時候疼的受不了,才叫子女去幫忙,但是像給外公翻身,換尿布等等復雜專業的動作依舊堅持自己完成,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多的陪伴她。
不管是成年后去上學或者工作后出差,外婆總會給我打電話,嗯她記得住我的電話,不用看紙條就可以記下來的那種,自從我決定留在家鄉,這個號碼已經十三年未換,我知道她是想我了,有時候想不起來給媽媽打電話,我也會記得要去給外婆報個平安,因為有人記掛你,你安心她才會安心。
外婆這輩子沒出過遠門,唯一的一次去北京是為了看病。那是外公剛走不久,送完外公的答謝宴,我就計劃安排帶著外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她在回來的車上就坐不直了 一直躺在那里,不曾想,因為外公的離開帶走她堅持的信念,肝癌晚期。拖朋友和同事從印度買抗癌藥,在我不是藥神這個電影的好幾年前我就已經接觸到這東西了,只是藥還有半瓶,外婆已經走了。
生命的最后幾天,媽媽把外婆接到家里來住,她還堅持這自己挪著腳步上廁所,堅持要回家,她說,怕自己堅持不住拉在床上,她說怕自己堅持不住死在家里。外婆走的那天,誰也沒通知,遠在外地的大舅卻鬼使神差的出現在病房門口,外婆在聽到大舅聲音的當晚就走了。
原來愛是有信念的,外婆,我想你了。
-【云邊有個小賣部】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