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是我國古代傳統神話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平時每天一個太陽值班,直到有一天,十個太陽貪玩也好、好奇也罷,總之是十日同時出現在空中,大地上的人們難耐高溫。后羿力大無比,彎弓搭箭射掉了九個太陽,剩下現在的一個太陽,使溫度適宜人們居住。
這個故事主要源自《山海經》。然,這本書版本不一,有古本中記載“大羿射日”的故事,大致講的是東方部落首領大羿,幫助當時的天下共主帝俊平定了叛亂。
關于這兩則迥然不同的傳說,究竟真相是怎樣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軼。從現有石料記載的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尋出一些端倪,找出答案和證據來證明這些猜想。
后羿射日的核心問題有兩個:大羿與后羿究到底是不是一個人;究竟什么是射日?
一、大羿與后羿
可以肯定的是,在歷史長河中叫羿這個名字的人不止兩個,更為重要的是大羿與后羿不是一個人,理由如下:
(一)生活年代不同。據《山海經·海內經》(古本)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繒,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既是帝俊之臣,應該生活在帝堯舜禹之前,那么這里的羿,應該是大羿。后羿更多的是指夏朝有窮氏族首領。
(二)稱呼不同。在帝堯舜禹時代,能被稱呼為帝者,當屬部落聯盟長,譬如帝摯、帝堯,當然在《山海經》當中,就連帝堯的兒子丹朱(被帝舜放逐)都被稱為帝丹朱,這也值得關注。大羿則是以大為前綴者,多是指某些方面比較杰出者,或者是以羿為大。而后羿這個稱呼呢?“后”是什么意思,從帝“禹傳子、家天下”之后,啟開始被稱呼為后啟,這里的后指稱君主之意,其意義等同于后世之“王”、“皇帝”、“天王”,后還多少保留了點母系氏族的味道。后羿,說明這個羿曾經一度取得過政權。事實上,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朝太康失國、少康中興等歷史事件來看,傳說這個有窮氏首領羿趁著夏后啟之子太康無道,遂造反,趁機取得了夏王朝的政權,而其弟子寒浞也是以同樣的辦法不僅取得了政權,還有后羿的一切,直到少康興起、有夏復興。這里的少康即后來被奉為酒神的杜康。
到此為止,我們得出:大羿和后羿不是一個人,但有可能是同一部落不同年代的人,且大羿在后羿之前。
二、關于射日的真相
(一)漢字“日”字含義探軼。在這里,我們要搞清楚“日”這個漢字的解釋,漢字意思很多,主要選取其中三種:一是甲骨文和小篆字形,據《說文》記載,“日者,太陽之精也,從囗一,象形”。二是指一晝夜,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是指時節、光陰,如好日子。還有很多其他意思,鄰國以此為名,多產著名影片。
(二)關于射日相關的傳說。我們再看《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到這里,就產生了幾個問題,如下:第一、帝俊是誰?第二、羲和是誰?第三、羲和怎么生日?第四、羲和怎么浴日?
首先,關于帝俊,傳說不一,且相當神秘。其一,肯定是一位部落聯盟首領,因為以帝為稱號;其二,帝俊的主要活動年代在帝堯舜之前;其三,帝俊在典籍中多以“天帝”出現,這里的天帝究竟是神還是人,天帝在殷商時代是最高神,其神格與人格合一,君主被普遍認為是天子。那么如果說帝俊是天帝,那么人間應該是帝堯時代;在我看來,帝俊應該是一位君主,其活動年代介于帝高陽與帝堯之間,且很有可能就是帝高陽或者帝嚳(帝高辛)。而進一步考據推斷,帝俊就是帝高陽顓頊氏。這個想法源自一部名為《顓頊歷》的歷法。結合顓頊歷,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帝俊與妻子羲和創立陽歷,十大天干;與另一位妻子常羲創立陰歷十二地支;這與顓頊時期創立《顓頊歷》是相符合的。
基本可以回答上述四個問題:1.帝俊就是帝高陽顓頊;2.羲和是帝俊的妻子;3.羲和生日就是創立十大天干陽歷;4.羲和浴日就是進一步健全完善歷法。同樣的還有關于常羲生月與浴月(《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記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這與射日有什么關系?當然有。射日的猜想很多,不外乎2個:一是羿正面說。無論是大羿還是后羿射掉了九個太陽,倘若天空當中出現十個太陽,現代科學也從不同側面給與解釋了,譬如光折射效果等;又或者鎮壓了九個以太陽為圖騰的部落,圖騰崇拜并不稀奇;這大抵可以歸為一類,共同點是為了大多數人利益。二是羿負面說。即帝俊家族創立新歷法(天干地支),那么所謂射日,實際就是反對新歷法,這是違反歷史正向進步的,因而不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故而以負面事件被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