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寫一點關于孩子教育的問題。現在孩子每天都學很多內容,課程有的排的很緊張,也有的進行放養,但究竟怎樣的安排才是適合孩子最好的學習呢?
吳軍老師在美國《硅谷來信》里曾經談到過關于這方面的問題。記者就問過他,“有一段時間大家一直在提倡快樂教育”,比如下午三點多放學孩子們就開心的玩。而實際上,國外上層社會家庭里的孩子非常辛苦,放學也要上各種輔導班,非常拼的學習,也是擔心底層人士的孩子追趕超越。西方教育實際上通過一個寬松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的分層。所以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快樂教育“,還是要辛苦的學一陣才能有好的效果的。
?讀書其實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辛苦的學和被逼著學習是兩碼事。孩子可能很辛苦,但是并不是痛苦。如果感到痛苦就不要學了。如果逼著孩子進行痛苦的學習,看似很成功,最終也成為不了一流的人才。我記得美國有一個例子,他從小開始學習音樂就被逼著,學到了家喻戶曉,但是在專業圈層內對他的評價并不高。
?雖然還不是為人父母,孩子有時候會不聽話,但是我覺得要盡一切避免發火,但也不是完全不發火,那是為了孩子記住這是很危險的行為。不要逼著孩子去做任何事情,這會適得其反。多花時間陪伴,前提是需要給孩子做榜樣。
?有人說,我每天事情很多,沒有時間培孩子,那我說你忙的為的是什么?給陪孩子的時間計劃出來,多和他們說話,一起旅行,開拓見聞。對于女孩子來說爸爸是給她存在的安全感,這一點母親是不容易做到的。
?關于學區房的問題,簡單綜合一下觀點,孩子最重要的是感受幸福的能力,成為一個身心上健全的人,正因為我還不夠(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有點那么一點),也感受到需要這樣的培養,人一出生什么都是新的,包括心理成長,我們很多人走出去都回不來了,而教育也許讓我們重新認識世界比較好的方式,走出去后還不能忘記伊始的初心。吳軍老師也說教育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對一個個事物感興趣,知道它們的原理所在也是理解這個世界很好的方法。
?當然,對于一個孩子的天賦,需要不斷的嘗試才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