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六一兒童節了,小時候每年六一兒童節都要提前排練節目,然后幾個村子的小學集中到一起進行文藝匯演,偶爾也到鎮子上的中心小學去匯演。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孩子們依然用這種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1、前段時間很喜歡站到小學操場外看孩子們跳跳唱唱排練節目,有一次正站在旁邊看得起勁,一個年青媽媽走過來問:“你家孩子也在里面嗎?”
我:“我家孩子還小,你家孩子在跳嗎?”
年青媽媽說:“是啊,我兒子就是倒數第二排穿綠色帶帽衫的那個,你看他跳得怎么樣?我覺得我兒子跳得最好。這不快六一了嘛,學校要排練節目,我兒子開始還不想參加,老師給我說了,我回去把他美美的教訓了一頓,他才同意的。這么好機會鍛煉鍛煉多好。”
對這位年青媽媽的話我深以為然,一般的家長應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臺上表演節目吧,畢竟一個班好幾十個孩子,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被選中。
2、5歲的小花也有節目要演出,今天六一,小姑娘早早的就起床試穿學校統一購買的蓬蓬裙,小手不停拉扯裙擺,隔一會兒就問奶奶自己跳的好不好,看得出小花非常重視這次演出、也很緊張。這次小花能參加演出也是奶奶特批的,哥哥小宇就沒那么幸運了。小花今年上學前幼兒園,小宇上一年級,兄妹倆在同一所學校。看著別的小朋友唱唱跳跳的,小宇很羨慕,可是奶奶說了:“你們倆只能一個人表演節目,要是倆人都表演節目,到時候學校人那么多,我得兩邊跑,我可顧不過來。”小宇是哥哥,看到妹妹喜歡跳舞,就大方的說:“我本來就不喜歡表演節目。”其實小宇心里可不這么想,去年小宇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參加兒童節演出了,還得了一朵小紅花,小紅花現在還在墻上貼著。說起小花和小宇,他們的爸爸做點小生意,每天很晚回家,媽媽長年在同城打工、偶爾周末回來看看孩子。一對兒女就留給爺爺奶奶照看,兄妹倆年齡不大,卻比同齡孩子要懂事。
我問奶奶:“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參加很多興趣班,咱們周圍也有跳舞、繪畫的孩子,可以結個伴兒,讓小宇和小花都去學學,說不準將來可以往這方面發展呢。”
小宇奶奶說:“我哪有那個時間呢,我能讓他倆吃飽穿曖、不磕不碰就不錯了”
我提議到:“平時就跟現在一樣,興趣班一般都在周末,用不了多少錢,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的”
小宇奶奶:“哎喲,平時我都夠累了,好不容易周末可以休息下,還讓我送他們去興趣班?他們的爸爸媽媽都不管,我可管不了”
事實上,小宇奶奶只要有空就會去麻將館搓兩把。小宇和小花雖說父母并未遠離,但實際上跟留守兒童差不多,他們的父母連孩子們的衣食起居都不過問,更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像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看似父母在身邊,卻體會不到母愛的溫暖和父愛的博大。每到周末孩子們翹首期盼爸爸媽媽來接自己出去玩。每次看到這樣的孩子們膽怯、無辜的眼神,仿佛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被針扎了一下,明明爸爸媽媽都在,為什么要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假性留守兒童呢?!
3、同樣是孩子,同樣是參加活動演出,家長的反映卻如此不同!孩子有興趣愛好不是應該鼓勵嗎?孩子沒有興趣愛好不是應該培養嗎?常常看到媒體呼吁“關注留守兒童”,如果爸爸媽媽生活所迫、遠走他鄉,孩子心里的牽掛和不理解都會少些,因為他們知道爸爸媽媽的遠走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可是,那些假性留守兒童呢?爸爸媽媽明明在跟前卻難相見、更難相親相伴,孩子可能會覺得是不是爸爸媽媽不喜歡我?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是不是做錯什么了?別的小朋友有爸爸媽媽陪著,我們家跟他們不一樣……
六一兒童節到了,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假性留守兒童。請在今天放下手中的事情陪陪孩子吧,鼓勵他們做喜歡的事情,去看他們的演出,相信當孩子在舞臺上努力表演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你們在臺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