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在,夢就在
——我在明霞工作室的成長歷程
自加入明霞工作室以來,感覺收獲很大,震憾很多,成長卻不敢說。如果非要找出一點兒成長的話,我覺得自己的第一個成長就是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最大的感受就是越來越發現自己知識的匱乏和能力的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跟隨著明霞老師的腳步去讀書,越讀越怕,因為隨著讀書的深入,發現有那么多東西是自己未知的,更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卻是迫切需要的。如:教育理論的填充,課程體系的研發,教育大師的智慧錦囊等等。
二是在團隊中有那么多優秀的老師,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能在某一方面做引領,而我,什么都不是。雖然也有人說我是工作狂,但是比起團隊中的其他瘋子,我真的不算什么。
認識到不足之后,我開始了學習,買了很多書,我查了一下2016年我在京東商城的消費是3000多元,這些錢基本上都是我和兒子買書花掉的。2017還沒統計,只記得假期中買了三次,每次都是200多元。如果問我買了什么書,我能說出來,但是要問我看了什么,我真說不出來,正如一位名師說過:讀書如吃飯,可能忘了你吃過什么,但營養卻吸收了。
第二個成長就是,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以前的工作狀態是看好自己的班,上好自己的課,做好上級安排的每一件事情,就覺得很圓滿了。但是加入明霞工作室后,在專家的引領下,我知道了真正的工作不應該是只是簡單的執行,而應該有自己的思考,應該有自己的規劃、有目標、有行動。如在班級管理方面,去年我從六年級回到了一年級,整個暑假我都在規劃我的班級文化,制定班級六年發展計劃,制定了班級系列活動計劃,事實我們也做到了。我們的周六的親子共讀一直在有序進行著,多數時間我們在文化館的國學講堂進行,我們有主題讀書會,如:元宵節我們暢談節日由來,了解節日習俗,表演節日文化;端午節我們吟誦屈原,我們了解香囊,我們欣賞各種粽子等。有時我們也走出去,如:我們走到馬耳山下吟誦春的絢麗多彩,我們到杏花村吟誦花的美麗芬芳。我們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國慶節我們到大青山進行公益活動——撿垃圾,家長統一訂制了帶有班級特色的志愿者馬甲,我給每個同學訂制了志愿者小紅帽,通過這種小儀式讓孩子們體驗到參與的快樂;清明節,我們到烈士陵園去祭奠英烈、了解歷史;圣誕節我們參加義工服務活動去看望了兩名貧困小學生,當我們的家長看到其中一個同學家的大門過道快塌了時,現場就聯系了村里的書記商定了捐助方式,我們班的家長出錢買材料,村里出工幫老人修理房屋。我們的家委會在班級群里發出了倡議,家長們紛紛給家委會主任發紅包進行捐助,最少的捐50元,最多的捐10元,當然我是第一個捐的。然后我們班的家長親自去買了桿子等材料親自給送去,很快就幫他們把房屋修好了。剩余的錢由家委會保管,后來得知我們幫扶的另一個孩子田剛的奶奶生病了,家委會又發動家長買上米、面等生活用品,帶著錢去看望了老人家。
我們寒假和暑假都對學生進行了習慣養成教育。寒假里我倡導孩子每天按時作息、按計劃讀書、鍛煉、做家務等,家長每天晚上上傳圖片并進行接力,然后我給孩子做不同版本的電子獎狀在群里發。家長和孩子都特別有激情,其中有個男家長看到我做的其中一張復古版的獎狀,說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非要我給他做一張,于是我就給他發一張模范家長的獎狀,把他樂壞了,發朋友圈炫耀。今年的暑假,雖然我已調走,但是在新老師沒上任之前,我沒有宣布,而且一直堅持陪學生進行了7個周的好習慣養成訓練,直到8月30日,新老師進群后我才告訴家長我已調走。除了班級活動,還有我們班級文化、班旗、班徽等都是由學生、家長和我一起設計的。
在學科教學上,我思考研究了“大數學觀”,引領孩子做繪本數學,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邊做邊思考,寫的論文已投到《山東教育》,等待發表。
在個人成長方面,我就不多說了,昨天晚上在想怎么寫材料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詞:“心若在,夢就在。”于是百度一下,聽到劉歡那優美的聲音,我卻感慨萬千。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進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摯愛的工作,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 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是呀,人生最大失敗就是輸給自己那顆失去沸騰的心。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任何時候都不能忪懈自己的意志,放慢前進的步伐,因為只有奮斗過的人生才是最充實的。趁著我們還年輕,趁著我們正朝氣勃勃,我們就務必發奮圖強。心若在,夢就在。我們應該時刻持續夢想,正因有夢,我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正因有夢,我們的人生更加完美無缺;正因有夢,我們的世界更加五彩繽紛。我想我最大的成長就是在豐富多彩的工作中體驗到了五彩繽紛的樂趣,享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