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篇《牛蛙之殤》,爆紅網絡,因為這是一位,我們眼中的高知家庭,中層階級對于這個社會的抗爭和妥協!
孩子三歲,就被媽媽要求去了早教中心,學習abc,在其他孩子撒歡逗樂的年紀,已經被他媽媽用KPI績效來考核,只為了完成媽媽的要求,媽媽想讓孩子做牛蛙,想讓孩子去上海頂尖的四大名校!最終孩子得了抽動癥,而這點導致孩子并未能考近媽媽理想的學校!
作為外公,國家級研究所的高知,居然在孩子擇校的時候,被當成了影響孩子錄取的最大因素,理由是隔代教育的孩子被寵壞了!
而這個家庭,所有人努力奮斗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變成牛蛙,甚至在隔壁鄰居的孩子被錄取時,深感恥辱,僅僅因為他們家什么條件都不如自己,憑什么他家孩子就可以!
有沒有發現,哪怕是高知,哪怕是中層,照樣被上學困擾,照樣攀比無止境!她們害怕自己努力奮斗的階層,會因為自己的兒孫不努力,倒退回去,其實就是潛意識的看不起,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嫉妒比自己好的人,這個社會,這樣就是常態,沒人會為超過你的人真心鼓掌,卻會在你落難時丟下嘲諷的話和譏鞘的眼神!這就是人性!
但是,沒有人,包括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沒人阻止孩子的媽媽,都是默許的,甚至還是引以為傲的,畢竟四五歲就能識字說英文,多了不起,于是孩子內心的痛苦糾結變成了控制不住的眨眼睛,抖腿,而這些就是孩子身體的反抗!因為這些,孩子被同齡人諷刺,這更加重孩子的自卑,甚至在面試失敗后,主動詢問是不是讓家人失望了!別忘了,他只有六歲,我女兒一樣的年紀,我女兒現在還會撒嬌打滾的時候,他已經有了煩惱和憂愁!
最后,孩子錯失入學時機,公立學校也進不去,買學區房買不起,讀書的事情糾結死,孩子的爸爸,曾經的留學生,決定曲線救國,最終孩子會移民美國,至此,一家人三年的奮斗告一段落,孩子會在外國的天地下,擁有屬于他這個年紀該有的快樂!
看完后,頗多感慨,身邊的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買房讀書努力打拼。我們小城市感受不到大上海劍拔弩張的局勢,但是我們唯一感知的是房價,尤其是學區房,比炒股更讓人心驚膽戰,剛剛晚上,還有老鄉懊惱,前面沒買房,現在買不起,孩子讀書沒著落!
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所以才會催生學區房,催生各位學前教育培訓,也有很多家長幾歲就開始瘋狂英語培訓,但是我們忘記了,我們的孩子就是個普通人,我們小時候怎么過的,為什么要求他比我們更成功?
我覺得,有書讀,有學校能上,就是幸福了,管她牛蛙,青蛙,還是蛤蟆,我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兒,快快樂樂,做她想做的事情,身體健康,心里也健康,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