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平的,也是不公平的。世界就是那么荒謬,某些不公平的事情你自己看不慣,你自己也曾覺得憤憤不平,可是,有時候,你又不自覺地參與其中了。這時,你可能有一點點小內疚感,然后從身邊也許有著相同行為和相同感覺的人那去尋求一種理解和安慰。
所以,在面試完那個女產品經理的當天晚上,我忍不住在姐妹微信群里,發了一句問:“你們在招人的時候會在意性別么?”
妹妹干脆的回答:“肯定會呀!”腦子里浮現了妹妹男女搭配均勻的部門照片了。
然后我補充一句,“今天我面了一個女的,能力不錯,可她結婚幾年,可能很快要生娃了,我放棄了。”明顯帶著一些不安和內疚感。
妹妹回答:“在其位,謀其職。你做的是你應該做的事情,畢竟你是在招一個能用、好用的人,公司不是慈善機構。“
帶過數百人的姐姐也幫腔了:“心有點不安,是么?根據公司及你部門的需求正常招聘就好啦,沒什么啦。”
我發了個笑臉過去,不再說話。
最近我部門有位產品經理離職了,于是,我開始啟動招聘,搜簡歷、面試。每隔幾天,我就上公司的照片系統去查看對我們職位有興趣的求職人的簡歷,點開那些名字,然后一個人的性別、年齡、學歷、過往的職業經歷就一覽無遺了,當然還有性別,而這點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我部門的女性已經偏多了。說實在話,其實瀏覽外面的人員列表時,我就基本上過濾掉了性別為女的人選。換句話說,為了節省時間,我基本上不看女性求職者的簡歷。
好幾次鼠標在滾過那些女性求職者簡歷的時候,我是有那么一些遲疑的。身為女人,而且自己的孩子未來也將是一名女性求職者,我知道我這樣做,是有些不公和殘酷。
但是,我也只能這么做,首先,目前部門女性偏多,隨時有在產假中、孕期的女性員工,對于我們的團隊績效來說,是真的有影響。而且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人少做了,受累的就會是其他人。
曾招過一個女的產品經理,轉正后第一個月,得知她已懷孕兩個月了,孕期反應嚴重,幾乎不能上班,漫長的產假后回來,恢復工作狀態又花了好久;我也曾招過一個優秀的已有娃的女產品經理,后來卻堅定地提出離職了,因孩子要幼升小了,需要更多媽媽的陪伴,所以她換一份壓力小的工作去了。
現在說到產品經理,很多人會想到國外的喬布斯、國內的張小龍,優秀的產品經理要能說能寫、邏輯思維要強、美學理念也不能弱、要懂科學,也要略懂藝術,不是領導,又要有領導的影響力,各種素質要求非常高。
所以,這個職位,我招了一個月,還沒相中合適的人。在面試的近十個人中,坦誠地說,我只見過一個女求職者。而事實上,我也只查閱過一個女求職者的簡歷,還是因為她的名字特別,于是點進去看了下,簡歷很棒,名校研究生畢業,經歷不錯,忍不住點了下一輪按鈕,讓她進了初試。
那個上午約了三個面試者,只有她如期來了,很沉穩、很干練的模樣,在我對面坐下,侃侃而談她過往的工作經歷,她的職業理想,我挑了幾個問題,她回答得也停順暢,然后,我看到家人那一欄,只寫著丈夫。
于是,我委婉地問她,“結婚了哈,28歲,也差不多要計劃當媽了吧?”
她笑了,眼底似乎一下子多了些許溫柔,她點點頭:“嗯,結婚兩年多了,是在計劃要孩子了。”
嗯,其實她的答案,我已預料到了,確實是最合適當媽的年齡,我就是在這樣的年齡幸福地成為一個母親的。不過,那時,我已經在一家公司做了五年之久,在公司懷個孕、生個娃,似乎更理直氣壯一些。
可是,我現在是一個迫切的用人需求者,我腦子里,想象的是,那些不斷到達我手機的請假審批流程,孕婦大著肚子嘔吐的場景、然后是很快空很長一段時間的座位。這樣的情形最近兩年就常常發生在我身邊。
我很贊賞她的誠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這樣的場景,那樣誠實的。于是,我又不咸不淡的問了幾個其他的問答,她都應答流利。
可是,我考慮再三、掙扎良久,我還是沒有給她復試的機會。
我在心里默默地跟她說了幾個對不起。有些事情,真的是身不由己的。而問題是,我似乎也沒有什么更好的建議,是國家應完善這種女性的孕假、產假制度么?其實現在國內的產假制度已算完善,我們的產假比美國的產假長很多,可也許越是完善,企業和用人部門在用女性員工時就會越遲疑,尤其在現在的二胎政策開放之后。
所以心里只有一聲嘆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