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寫自我在【羅輯實驗】聽完李笑來的讀書分享所感。
關于誰是李笑來,假如你在看見這篇文章的時候,還不認識他,我想,你該思考一下人生了。言歸正傳。其中數字作為開頭是自己的理解。
在分享之前,他提了兩個雞湯詞:堅持與努力。他說:在他的世界里,不存在這兩個詞。這也是震驚到我了,要不是口氣狂妄,就是精神世界崩塌。我以為自己進錯了直播間,但是聽完他的解釋,豁然開朗。他覺得能將一件事情做好,首先需要賦予意義,那些需要靠堅持和努力的事情,注定是完不成的。
1,不僅僅限于讀書,想要將一件事做到一定水平,靠的是時間的積累,這和堅持&努力有區別。堅持&努力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某個領域堅持,在某個方面努力,自我提升。假如你方向錯了,這個錯誤的效應也會不斷累積,給自己挖下一個大坑(況且很多人幾乎在錯之前就放棄了)。而真正讓一件事能在時間上無間斷的累積下去,大自然給了我們一個利器:就是興趣。有些人從小就被挖掘出來,有些人卻是在苦難中自我發覺,有些人則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
接下來,分享的是讀書的路徑:
A ?漫游:漫無目的地看書,書本多,雜,啥都看。養成看書的習慣。
B ?挑書:在養成看書的習慣后,找到有繁殖能力的知識。這里我重點記下了 ?大神的一句話:向別人索要書單是使自己的挑書能力逐步退化最有效的方法。
C ?讀書變少:開始看學術文獻,增加閱讀理解能力。這里著重理解這個詞。
D ?大量檢索閱讀。
E ?什么都看:為了了解真實的世界。
2,看似是一整套流程,其實總結下來是非常簡單,淺顯的幾個概念。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我們還是過不好一生(呵呵)。
第一步:對于年輕的李笑來,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方向。但是他為找到這個天然的利器,墊定了人類歷史上學習成本最低的一件事:讀書。
第二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分2種,一種人看書,看完和沒看過沒啥區別;另一種人看書,反復看,知道看明白為止,直到他發現這本書與整個世界的聯系為止。
第三步:在深入理解一些方向時,看學術文獻提升閱讀質量和效率,這一步我概括為:論證。
第四步:大量檢索,這一步應該稱為:引用,讀完書可以學以自用,已經到了一定水平了。
第五步:歸真。
接下來,分享的是讀書的目的:
習得新的技能,改變生活。
簡單明了的表達以至于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大寫的尷尬。
接下來,分享了2句話:
一本書。只要你覺得有必要,即使讀不懂,也要讀完。
3,大神的原意是指一本書的前后會有關聯,當你完整地看完一本書的時候,可能看到后面的內容,就能理解前面的內容了。這里我理解為執著: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首先,在現代絕大多數人眼里,讀書就是一種修行,已經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了,當你看一本你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書時,又正好看了一半看不懂了,這時放棄,放棄了三樣東西:買書的錢;看書的時間成本;找到自己方向的可能性。相當于放棄一個成功的機會。為什么那些影響世界的人都是偏執狂,還是有點聯系的吧。
看書的時候,問自己,這個道理還能用在什么地方?
4,融會貫通是一種多么難得的能力啊,小到明白生活常理,大到跨界轉行,無所不能,簡直就是人生大殺器啊,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看完書,發個朋友圈,假裝自己很用功,自欺欺人罷了。
讀書,在應試教育的熏陶感染之下,不斷在人群中轉換角色。
有些人讀書:感覺自己落后了!我要讀一下。
有些人讀書:發個朋友圈,裝一下XX吧。
有些人讀書:那是在讀書。
知識會讓智者更加智慧,讓愚者越發愚鈍,兩極分化也會越來越嚴重,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希望以上方法,對你有用。